首页 理论教育 《宋子》入《汉志》小说家之解释-宋钘学派遗著考论

《宋子》入《汉志》小说家之解释-宋钘学派遗著考论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盖以形式观《宋子》,诚闾里小知矣。《汉志》将《尹文子》及《宋子》分别归入名家及小说家有不同的考虑标准,前者着眼于思想内涵,后者则着眼于体制特色,钱穆以“名家者流,大率取譬相喻,务在众晓”解释《宋子》书入小说家,较为含混。

《宋子》入《汉志》小说家之解释-宋钘学派遗著考论

对于《汉书·艺文志》将《宋子》十八篇归入小说家,前人颇有疑问,如张舜徽云:“考《庄子·天下篇》以宋钘与尹文并论;《荀子·非十二子》将墨翟与宋钘同讥;是宋子在战国时,固一大名家也。故孟子与之对语,称之为先生;而《荀子》书中,两引宋子,又两引子宋子;其为人尊重复如此。不解其十八篇之书,何以入之小说?此殆后人撰集而托名于宋子者,其言浅薄杂乱,不主一家,故归诸小说家耳。使如班《注》所云‘言黄老意’而甚专深,则必入道家矣”[158]。钱穆以宋、尹并称而《尹文子》入名家,从而推论“名家者流,大率取譬相喻,务在众晓,故《汉志》评小说家曰‘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此宜与名家为近。荀子讥宋说,亦以入溷攘豕为譬,亦宋子书多此类,所以归之小说家,而实与当时名家辨士白马非马之论相通流也”[159]顾颉刚也怀疑:“宋钘上承儒、墨、杨三大学派而调和之,又下开尹、告、孟、荀之学,其魄力伟矣,顾《汉书·艺文志》乃列《宋子》十八篇于小说家中,与浅薄之《伊尹》《师旷》,方士依托之《黄帝》《周说》同列,其何故也?”他从《吕氏春秋·去尤》《去宥》所录寓言得到启示(顾氏以二篇为宋钘一派著作,参看本书上编第六章第三节):

此类故事,想《宋子》十八篇中必在不少。以其突梯滑稽,类于市井之谈,遂使刘向、歆校书时视为不雅驯而抑之。观其《序录》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盖以形式观《宋子》,诚闾里小知矣。班固虽注云:“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其眼光已超出形式主义,然终不敢援之以入道家,则高文典册专制之害也。原宋钘之所以如是,原非淳于髡、东方朔之流之好为滑稽,乃含有通俗文学之意,取其为群众之生活常情,适其听闻,便于借以宣传己所见到之真理。《天下篇》云:“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知其不独游说君主,亦复向人民大众说教,假事于邻父、邻子则最易得人了解。[160](www.xing528.com)

按,顾氏说是。《汉志》小说家虽多依托之作,但因托之对象多为上古之圣王(如黄帝、汤)及帝师(如务成子、伊尹、鬻子),且小说十五家之书,班固俱见,若其为后人依托之作必于自注说明[161],故《宋子》未必如张舜徽所言为“后人托名”之作。钱穆认为宋钘之说与名家合流,乃受《新论·九流》影响[162],其说恐非。《汉志》将《尹文子》及《宋子》分别归入名家及小说家有不同的考虑标准,前者着眼于思想内涵,后者则着眼于体制特色,钱穆以“名家者流,大率取譬相喻,务在众晓”解释《宋子》书入小说家,较为含混。战国晚期已有将宋钘学说视为名辨之说者,此点从《荀子·正名》将“见侮不辱”“情欲寡”分别归入“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名”之列可以得到证明。宋钘虽受儒家影响而有“正名”之主张(参考本书下编第七章第二节),但他提出“情欲寡”“见侮不辱”乃着眼于救世之弊,与惠施、公孙龙等名辨之言大异其趣,其学说是否可径目为名家,不无可疑。战国后期名辨之学大盛,尹文一派学者由道家转入名、法,宋钘学说可能在此时为该派学者改造,而与墨辩、名家之言合流,是以荀子有上述之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