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促进校企文化互融对接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促进校企文化互融对接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重构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价值首先,校园文化应去“书斋化”。其次,校园文化要立“企业化”。再次,企业文化须去“内圈化”。企业要将其文化与包括高职校园文化在内的社会文化进行充分融合与对接,充分促进企业文化的“社会化”,使企业文化相得益彰地嵌入社会主义的文化大环境之中。(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强化校企文化理念认同。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促进校企文化互融对接

(一)重构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价值

首先,校园文化应去“书斋化”。高职教育作为具备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类型,其文化的价值预设有着明显的学历本位取向,所倡导的发展方向、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传递的文化信号等都有着比较鲜明的“书斋味”;其大致的趋向即是以理论阐释、理论叙事的线性积累和演绎为主线,将高职学生朝统一规范的思想道德要求、社会价值规范和个人合规基本素质素养的方向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教育的校园文化发展朝高等教育的方向走去,而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色凸显不够。此外,“书斋化”传统模式使得校园文化难以承接多元性文化,限制了校园文化的开放性。这又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界线更加清晰,不利于两者之间的融合。因此,高职校园文化要在去“书斋化”的过程中逐渐抛弃传统、封闭的思想,以宽广怀抱拥抱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有益多元文化。

其次,校园文化要立“企业化”。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培养目标上有着一致性,即为企业输送合格优质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就要不断地同构,在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制度规范、环境营造等方面相通相融,共同形成育人合力。高职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教学与示范,还需要企业相关人员的传授与引导。这是提高高职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必然性,企业文化的介入,能够提前使学生了解、熟悉企业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和企业所制定的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提前训练被企业视作生命力的团队合作精神、效率与质量意识、纪律责任意识创造与创新意识等,共同塑造高职学生既符合社会规范又被企业所认可的素质素养。

再次,企业文化须去“内圈化”。大多数企业皆有其独属的文化标识与文化象征,且以企业内运行的“内圈化”为主,着重于文化对其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经营人员的影响力,强调的是文化的规范作用和管理作用,在对外辐射的文化影响力与文化品牌的打造上乏善可陈,缺乏与社会文化的链接与融合,对于企业文化的可传播能力和示范作用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文化具有封闭性,企业文化的评价缺乏全面而又客观的认知。要解除企业的这种“内圈化”,企业就要从其重要技术技能人才来源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获取经验,汲取营养,仿照校园文化的运行模式与开展路线,在企业文化的总结、设计、传播、推广、提炼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升企业文化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企业文化要立“社会化”。企业要将其文化与包括高职校园文化在内的社会文化进行充分融合与对接,充分促进企业文化的“社会化”,使企业文化相得益彰地嵌入社会主义的文化大环境之中。尤其是对于作为重要人才源泉的高职教育,企业文化更是以“反哺”的姿态介入校园文化的发展之中,将“社会化”的文化内涵与内容充实到校园文化之中,两者共同承担培育人才的职责。

(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www.xing528.com)

强化校企文化理念认同。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以高职校园为主场地和大熔炉,积极认同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企业文化“引进来”,使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要以谦虚、学习的姿态“走出去”调研企业文化,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增强企业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归属感使命感,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增量”,成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交流与沟通的一个重要纽带。

企业文化应贯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企业文化育人功能。高职教育的育人过程也是校园文化向企业文化迁移的过程。在校企合作育人活动中,一是依托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在真实生产实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元素、理念的魅力,以文化作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交流沟通的桥梁。二是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议由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担任师傅,通过讲解企业精神、价值观,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思想品德,“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首要任务。三是文化融合宣传。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将校企文化融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大力宣传,让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媒体充分了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引导全社会关注职业教育、宣传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渗透是一项涉及面广、程度深的系统性工程,为了避免或减少文化对接上的误区与可能存在的文化要素流失,破除传统上两者二元分离的壁垒,在制度上要有比较规范的保障。一是规划先行。高职院校要做出企业文化进入学校的短期及中长期规划,对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内容、路线、行动方案等要通盘考虑,在顶层设计上确保二者整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标准同构。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共同协调、通力合作,共同建立文化建设的标准体系,使其既兼顾校园文化的功能,又兼顾企业文化的作用,同时“赋予文化建设合理的弹性空间,将标准性与多样性统一起来”。三是制度适用。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建立符合双方利益、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的系列规章制度,并保障这些制度实施的可行性,使得双方文化在互融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共守。

为保障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顺畅衔接,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常态化机制,从而使二者的交流与沟通在广度、频度及深度上始终处于融合状态之中。一是建立宣传机制。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联合建立宣传机制,共同策划宣传方案与活动,不断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广大高职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建立互动机制。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常态化的交流与沟通机制,增强从事文化方面工作人员的互补性,经常让企业人员到校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介绍,选派宣传部门工作人员送文化到企业,让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认知校园文化开展的情况及一些品牌特色文化的社会成效,推动学校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联动与沟通。三是建立保障机制。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涉及人、财、物等各方面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要确保对接到位,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要建立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保障组织机构,负责校企文化对接的制度建设、内容设计和考核评价,掌握对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提炼亮点、特色。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利用好高职院校的人才资源,加强校企文化对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确保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实践经验的人才主导或参与其中。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保障双方文化对接的智力、物力、财力,充分利用好双方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整合校企双方已有的文化基础设施和软文化品牌,共同设计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文化建设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