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企合作具有多元参与的特征。企业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招聘与培养优秀的人才,但当前的校企合作实践还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如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年满18周岁、不得要求实习生加班等,虽然是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但不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时反而成为阻碍校企合作的因素。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实践进步很大。(二)学生层面的校企合作现状1.学生对校企合作的态度学生是校企合作最基本的主体。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一)企业层面的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质量是指对校企合作活动的测量、表征与评判,是校企合作活动满足学生、企业、教师、教育管理者、政府、家长等各方参与者的需要的程度。校企合作具有多元参与的特征。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来是分析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对象和内容的框架,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弗里曼(Freeman)等学者认为,企业不仅仅要为股东和运营者赚取利润,同时还应兼顾所有与企业相关联的群体的利益,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本分。企业合理的愿景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分销商、债权人、监管者、政府、社区等。在教育研究领域,该理论被用来剖析教育活动多方参与者的权利、利益和责任,诊断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弊端。校企合作涉及多个性质不同的组织机构,每一种机构都期望能从校企合作活动中获得预想的利益。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分析校企合作的利益结构的适用框架。依据该理论,学生、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家长、社会公众等均是校企合作的利益相关者。

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目的与形式

大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招聘合格的新员工,也有些企业是为了暂时解决一线员工短缺的问题。除了招聘新员工之外,其他的目的都不明显、不重要。企业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招聘与培养优秀的人才,但当前的校企合作实践还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接受职业院校的学生来顶岗实习,以及接受职业院校的教师到企业进行观摩、学习、锻炼。其他的形式,如派遣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授课、在职业院校内开设工作室或工作坊、为学校提供一些设施设备等等,要么不够普遍,要么意义不显著。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人员一般包括如下几类:第一,企业负责人,代表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商合作事宜,并签订合作协议;第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主要是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校企合作的管理事务;第三,企业资深员工,担负指导学生或给学生上课的任务。

2.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与满意度

企业是否有参与校企合作的强烈意愿受企业规模和行业性质的影响较大。规模较大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需要大量一线员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制造类企业等,对校企合作通常积极主动;而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需要员工少,而且担心参与校企合作会增加成本支出,对校企合作的态度比较消极。态度积极的企业也会对校企合作有所投入,如对顶岗实习的学生会支付比较合理的报酬。同时,对前来该企业实习的学生会有比较规范、周密的计划安排,也乐于接受来该企业锻炼的高职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总体上对校企合作的效果比较满意,认为对招聘一线合格员工有一定帮助,部分顶岗实习的学生留在了这类企业工作。

3.企业对职业院校和政府的建议

企业一般并不要求职业院校教学以训练学生的特定岗位工作技能为唯一任务,他们认为由企业进行具体的岗位工作技能培训效果会更好。企业希望学校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有些企业认为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没有很好地发挥协调、指导、支持、监督、咨询的作用,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帮助有待加强。政府虽然制定了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经费补助等政策,但企业要得到经费补助比较困难。一些企业不知道这一政策,没有申请经费补助。还有些企业认为对于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政府部门没有进行牵线搭桥、协调沟通的工作。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如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年满18周岁、不得要求实习生加班等,虽然是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但不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时反而成为阻碍校企合作的因素。

4.企业对职业院校师生的认知

对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大部分企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认为大部分学生经过培训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实践进步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企业担心学生的安全,希望有相关的法律保护企业和学生的利益;其次,企业需要敬业爱岗、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服从安排的学生,但少数学生怕吃苦,在职业道德方面的素养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与合作学校的教师互动较少,停留在一起保证学生实习顺利进行的层面。企业希望职业院校教师能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给予帮助,但这方面实质性的合作与成果还比较缺乏。

5.企业具体参与人员对校企合作的态度

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对校企合作的态度比较积极,认为这是他们常规的管理工作之一,有时相关主管部门和企业管理层还要对这项工作进行考核;部分管理人员还能够获得成就感,如取得进步的实习生对他们怀有感恩之心。但一些资深员工和技术人员的态度不够积极,认为校企合作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而且得到的报酬不足以补偿他们付出的劳动。也有部分资深员工担心把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将来会对自己的工作造成威胁。企业员工对校企合作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的状况,一些人比较支持,如管理人员,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会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一些一线员工可能会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极少部分人感到有威胁,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

(二)学生层面的校企合作现状(www.xing528.com)

1.学生对校企合作的态度

学生是校企合作最基本的主体。为真实了解职业院校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态度,本书作者组织相关研究人员7人对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 700份,收回有效问卷5 610份,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在17~21岁之间,年级以大学二年级(占82.5%)为主,专业分布比较广,覆盖了30余个专业。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对参与校企合作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79.7%的学生都表示对参加各种校企活动充满期待,仅5.6%的学生期待程度较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在校企合作中的表现持肯定态度,95.6%的学生表示可以胜任企业分配的工作,93.7%的学生能够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85.1%的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的要求、流程、环境和制度,78.3%的学生表明参与校企活动时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并最终实现了目标,76.5%的学生表明在校企活动结束后写过总结,82.6%的学生对自己在校企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较好,79.1%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活动提高了自己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70.1%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65.3%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活动提高了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61.2%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活动促进了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51.7%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活动提高了思考能力,还有10.5%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活动提升了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可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途径与方式,能有效地发展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能力,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也能促进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2.影响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活动的因素

虽然学生对参与校企合作活动总体上满意,但仍有一些因素制约了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报酬太低(占65.2%),工作单调、太枯燥(占50.9%),工作太累、时间太长(占45.3%),工作与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对专业学习帮助不大(占37.6%),对现在岗位上的工作没兴趣(占30.1%),与企业管理人员或同事相处不愉快(占23.7%),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条件(占26.1%),企业的规章制度太严格、呆板、不自由(占15.6%),其他因素(占7.5%)。

3.学生对提高校企合作质量的建议

对于如何提高参与校企合作的满意度,学生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提高实习报酬。一些学生反映部分企业付给实习生的报酬过低;二是学校尽量安排学生到与所学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实习;三是企业减少学生工作时间;四是学生实习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强度应与企业正式员工有所区别,结合学生实际安排工作量,不要太劳累;五是改善实习工作环境;六是企业加强企业正式员工,尤其是指导师傅与学生的交流;七是学校组织学生去知名度较高、管理较规范的大企业实习;八是企业多提供学生寒暑假自愿实习的机会;九是学校的领导与带队老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状况,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争取更多的福利;十是企业要安排贴合学生实际的讲座,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要与学校的专业课程相匹配,着眼于学生的专业提升与长远发展。

(三)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层面的校企合作现状

1.教师对校企合作的态度

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认可校企合作的价值和重要作用,认为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获得实际工作场景中的真实案例,有利于在校企合作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我,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所以,他们能主动利用或创造各种条件,全身心地参与到校企合作活动之中。然而,也有极少数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教师没有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活动之中,马虎应付。一些职业院校虽然对于教师下企业活动有着明确规定,但考核流于形式,仅仅在教师评职称的条件中对此有相关规定,平时对教师下企业活动疏于检查和监督。由于监督缺位,极少数教师根本没有参与企业的工作,仅仅在每次下企业活动结束时请企业管理者在考核表上盖章,证明“参与”了企业的活动。这影响了校企合作活动的应有效果。

2.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下企业的时间较短,由于一些职业院校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实践,教师难以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往往是刚熟悉情况就走了,第二年再来又生疏了。第二,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浮于表面。一些教师在企业中仅仅是观察生产活动或生产流程,不会亲自动手操作,缺乏深刻的认识与体会。企业出于安全或教师身份等考虑,也不安排教师真正从事生产活动。有时教师希望通过企业实训真正接触到技术方面的最新资讯和资料,但部分企业只安排老师参观,有点走马观花的意味,意义并不是很大。第三,职业院校对教师下企业活动的组织与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学校虽然设立了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处等机构负责校企合作工作,但教师还是需要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建立与企业的联系。有的企业可能比较认可某位教师,而不一定会认可其所在的学校。

3.学校管理者认为校企合作遭遇的主要困难

大部分职业院校领导者和有关管理人员在理论上非常重视校企合作,认为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校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培养能够满足企业真实需要的人才是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许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通常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在学校层面,管理者认为校企合作遭遇的主要困难有三点。其一,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其二,难以找到具有强烈合作意愿的企业。学校是教育部门,会把学生的发展与利益放在首位,而企业必然会追求自身的利益。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是校企合作需要长久面对的深层次问题。一些重视人力资源再生产和长远发展的企业比较热衷校企合作,但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层次比较低的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往往是出于招收廉价劳动力的目的,对校企合作比较冷淡,也很难开展真正的合作。其三,政府对校企合作有专项经费支持,但缺少针对企业的、有激励作用或约束力的政策。因此,学校通常对校企合作积极主动,但部分企业对此缺乏热情,校企合作存在“校热企冷”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