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健全评价管理体系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健全评价管理体系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健全教学评价制度与教学评价管理体系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育人目标,高职教育要面对市场为生产、建设、应用、服务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既是严格的课堂管理者,也是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榜样,自身要做到自觉、自律,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还要用制度管理和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

(一)健全教学评价制度与教学评价管理体系

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育人目标,高职教育要面对市场为生产、建设、应用、服务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对高职教学评价制度与教学评价管理体系进行设计与完善时,要贯彻“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树立市场导向的观念,使高职院校不仅成为育人的场所,也成为劳动力供给市场。

1.坚持质性和量化结合、统一性和多样化结合的评价方式

“评价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86]有效地使用评价方式,能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坚持量化和质性相统一。定量评价的结果是由数量表示的,在形成评价结果的过程中往往会丢失很多信息,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劳动,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师生的集体协作性与灵活性等方面,其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必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量化的客观评价方式对知识传授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以质性的评价方式对用量化方式不能准确评价甚至是忽略不顾的情感因素、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对量化的反思、批判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和发展,使两者达到最佳融合,促进高职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统一性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目标和教学态度为评价目标,尤其强调了对课程的共性特征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因素进行评价,对不同的课程教学教师制定评价指标,然后从这些共性指标抽象出二级指标,这种做法使得评价方式变得简单,便于操作。但同时也制约了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进而影响了教学实际效果和评价的准确性。要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上应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时代发展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性和创新性的培养。这种统一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使高职教学评价取得更好的效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够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www.xing528.com)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专家评价对学校宏观了解全校教学质量,对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快速成长确有好处。但是,由于各高校督导专家组人数有限,听课次数有限,只能跟踪极少数的教师和课程,所以专家评价也无法准确反映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同行评价对促进教学方法研究、集体备课以及统一课程要求都有好处,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术研究的任务较重,难以使这种评价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而且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客观上也存在人情面子、利益纠葛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容易使评价流于形式。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体验者和受益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感受最深,对课堂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因此,许多高校在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机制的过程中,都加大了学生评价的力度。在国外的高等教育中,一直很强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权。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华盛顿大学等20所大学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几乎全依赖学生这个评价渠道。学生评价时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避免学生将更多的主观好恶带进评价中,否则将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在保证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促进教师反思自评,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与学。教无定式、学无定法,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体系标准,发挥好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诊断作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在评价中要着重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引导教师正确对待评价,消除思想障碍和负面影响,保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完善课堂管理制度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这四个要素相互交织并形成各种关系。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控制,整合这些教学要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助长和维持两个功能。助长功能指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有效地调控学生学习活动,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维持功能指良好的课堂管理保证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有序转化,维持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有利于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角色是关键的,他时刻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使课堂管理更加有效。首先,制度即规范,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教学特点和课堂建设实际,建立和完善课堂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体现了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它不仅规范着教师的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作风、工作效率,还规范着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和意志。教师既是严格的课堂管理者,也是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榜样,自身要做到自觉、自律,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还要用制度管理和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其次,课堂管理制度的完善还要着重构建良好的高职课堂生态,既严格,又科学;既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要求,又体现高职课堂教学特色。学生自觉、教师自律,在严肃活泼、宽容民主、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实施教学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