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教学针对性与人文精神的不足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教学针对性与人文精神的不足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供给侧改革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与适用性,就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目前高职教学的教学内容,大都能够做到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关注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导致少数素养本来较差的学生成了真正的问题学生,甚至不仅没成为技能型人才,反而成了危害社会的分子。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教学针对性与人文精神的不足

教育供给侧改革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与适用性,就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当前我国的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涉及面广,不能根据岗位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并且过于重视陈述性理论知识,培育出来的学生虽然能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但却欠缺足够的理论应用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内容脱离企业实际,学科化现象严重,与企业生产过程脱节,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难以根据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变革;高职专业课程标准与现行职业资格标准还没有实现无缝对接,尤其是与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亟待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岗位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接的精度还有待提升。

目前高职教学的教学内容,大都能够做到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关注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是新时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又非单纯指一般高级技工所具有的简单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还应该包括建立在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之上的综合素质。尽管高职的教学以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强调技术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要丢掉职业道德。做人才的前提是做人,诚如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概括的教育宗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促使人的心灵觉醒,使学习者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自觉融入社会的意识,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目标,其他目标都应该首先保证核心目标的实现并围绕核心目标展开。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导致少数素养本来较差的学生成了真正的问题学生,甚至不仅没成为技能型人才,反而成了危害社会的分子。(www.xing528.com)

面对高职教育目前的形势,只有将人文教育和科学传授结合在一起,高职教育才能完整而和谐。“教育的对象是人”,高职学生存在的人文关怀等问题越多,越应接受包括人文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帮助人人成人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使命。”[80]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的品质不仅是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应包括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能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拥有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在劳动力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事业单位录用人才不只是以技能高低为标准,还十分看重应聘者的全面素质,有时甚至首先考查非专业能力。因此,高职学校必须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技术技能,更要提升包括思想道德品质在内的综合素养,让高职学生在学做事的实践中不断地学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