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治理与协同育人:高职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

多元治理与协同育人:高职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传统办学理念的惯性束缚,我国高职院校缺乏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思考。高职院校内部不同院系、学科与专业,以及不同部门之间边界清晰、条块分割,办学资源分散、封闭,导致人才培养缺乏整合统筹。通过高职院校内部、外部多元主体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共同治理的完整体系,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多元治理与协同育人:高职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

受传统办学理念的惯性束缚,我国高职院校缺乏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思考。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数量大都是按照政府的行政指令来完成的,忽视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大学的本质属性,缺乏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感知和反应机制。高职院校内部不同院系、学科与专业,以及不同部门之间边界清晰、条块分割,办学资源分散、封闭,导致人才培养缺乏整合统筹。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这种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对于“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不能再像过去按照政府的定位和规定去解答,也不能再依赖高职院校单一主体进行,而是需要突破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与人才培养相关的不同社会主体间的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聚合和多元主体的相互配合。

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重新构建一种资源配置的模式,使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高职院校内部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各要素之间实现最优配置,扩大有效教育供给,提高教育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为此,一方面需要打破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与企业的界限,切实提高教育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另一方面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主体的高职院校、院系、教师、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推进教学改革的内驱力应得到充分彰显和切实提升,要充分调动院系、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内在潜力,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增强院系办学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的教学主导权和学生的学习选择权,激发基层办学活力。通过高职院校内部、外部多元主体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共同治理的完整体系,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