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心理品质及其重要性

教师的心理品质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机制赖以产生的基础,能帮助教师避免教育失误,减少挫折感的产生,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敏锐的感知能力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对学生无私的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这是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与学生朝夕相处所形成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克吸重重困难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的心理动力。爱学生应成为教师性格的组成部分。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的心理品质及其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机制赖以产生的基础,能帮助教师避免教育失误,减少挫折感的产生,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下列心理品质:

敏锐的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就是调动各种器官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敏锐的感知能力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边讲、边写、边教,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到违反纪律的征兆,巧妙果断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排除各种干扰,维持课堂纪律。同时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程,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语、举止和表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分配注意力、观察敏锐、判断准确、反应迅速。

坚韧的意志 由于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多变性,在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观和客观的困难很多,如果没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就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一个教师必须能够坚定果断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言语、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于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是要求自制。”如果教师这个职业没有沉着、自制和耐心,就不可能以宁静和善的态度处理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

对学生无私的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这是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与学生朝夕相处所形成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克吸重重困难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的心理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在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和知识,用自己的心血培育学生成长。教师不需要向学生索取什么直接的报酬,唯有期望学生成才,把目睹学生成才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爱。是爱而不纵,怨而不弃。是炽热的爱与原则的、公正的、合理的要求相结合。教师的爱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成长。(www.xing528.com)

爱学生应成为教师性格的组成部分。

创造性的思维 教育工作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之一,它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熟悉几十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没有——非对此深信不疑——比教师更富有求知精神,不满足现状,更充满创造思想的人。”

教师要把几千年来创造与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组成为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体系,还要运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言语给学生讲解,要通过周密细致、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可以说每上一堂课,就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一次艺术加工的过程。每一堂课上,教师都在运用着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为人师表的意识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各方面都应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一切人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而且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可以说没任何东西能够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的职业是直接以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的品格,所以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能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心理品质。

(余溪摘自《中国教育报》92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