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例如,下面是某教育学院数学专业102名学生高等代数的考试成绩:
1.SPSS操作步骤
(1)建立SPSS数据文件。定义一个变量“数学成绩”,变量类型为【Numeric】型。
(2)单击【Transform】中的【Visual Binning】菜单项,打开【Visual Binning】对话框,将“高等代数成绩”变量移至【Variables to Bin】框中。点击【Continue】,打开下一层对话框。
(3)从该对话框中可以得知样本数据的最大值为95,最小值为35,故可取组距i=12。选择变量“高等代数成绩”,在【Binned Variable】中输入新变量的名称“分组区间”。在【Upper Endpoints】栏选择【Excluded】项。
(4)单击【Make Cutpoints】,在【First Cutpoint Location】栏中输入“35”,在【Width】栏中输入“5.000”,单击【Number of Cutpoints】则显示12个组段。单击【Apply】返回。
(5)单击【Make Labels】制定标签,接着单击【OK】运行,系统会自动提示产生一个新的分组变量“分组区间”,单击【OK】即可。
(6)此时会在数据视图窗口中看到一列新的变量“分组区间”。单击【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菜单项,打开【Frequencies】对话框,将新变量“分组区间”移入【Variable(s)】对话框。(www.xing528.com)
(7)打开【Charts】对话框,在【Chart Type】中选择【Histograms】。点击【Continue】返回主对话框,单击【OK】,即可执行SPSS命令。
(8)最后,单击【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菜单项,打开【Frequencies】对话框,将变量“高等代数成绩”移入【Variable(s)】对话框。打开【Charts】对话框,在【Chart Type】中选择【Histograms】。点击【Continue】返回主对话框,单击【OK】,即可执行SPSS命令。
2.输出结果分析
(1)次数分布表:
高等代数成绩(Binned)
上表中显示了102名学生高等代数成绩的次数分布表,从左到右依次给出了各个成绩区间的频数、相对次数百分比(频率)、有效相对次数百分比(有效频率)以及累积频率。
(2)次数分布直方图:
上图是102名学生高等代数成绩的直方图,它比次数分布表更生动、直观。直方图对于各组次数的多少,分布是否对称,是峻峭还是低平,显示得更清楚,使人印象更深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