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解读方式帮助公众理解环境信息。公众如何获取环境信息并理解其内容是PRTR制度的重要一环。但是,受众在缺乏科学知识的前提下,获取环境信息时存在知识沟,无法解读数字背后的含义,传播效果差。语言、形式的易读性是受众认知的基础,需要运用图片、表格、短片等方式将科学话语改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25]借鉴国际经验,美国TRI数据库初期因仅公布单一数据而遭受质疑。企业环境污染数据专业性太强,仅仅提供数字而缺乏相应的解读容易造成公众误解甚至恐慌;数据更多以化学品排放和转移数量为衡量标准,缺乏对污染物毒性的衡量,易导致排放量大但毒性较小的企业备受舆论压力,而排放小但毒性大的企业却未受到关注;[26]数据的获取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在线服务进行,普通公众难以接触。因此,EPA公布了化学品的毒性数据、企业提交的TRI申报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分析报告;开发了TRI-Explorer便于公众获取和查询相关信息;开发TRI污染防治搜索(PPS)提供同类企业的排放数据比较,在信息加工和分类整合上有其突出特色。相比之下,IPE在技术手段、数据解读上略有差距。以图表、分析报告等方式对专业数据进行解读能够缩小知识沟,若能增加语言的趣味性、故事性,甚至通过突发事件来讲故事,这些都有助于公众理解环境数据。
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更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也是缩小知识沟的最好切入点。因此,需要将环境数据转化为与公共利益、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的信息。美国TRI数据库的应用软件myRTK帮助公众了解自己周围的污染物情况及对健康的影响等信息,输入邮政区号便可查询。IPE开发了蔚蓝地图App,帮助公众查询自己所在城市的污染企业及相关污染物排放数据。但是该地图无法实现县级或以下更精准的定位,其开展的调研也仅限于满足该120个城市公众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政府力量,建立统一、完整的数据库并对公众公开,通过各种解读方式将科学语言转化为大众语言,使得公众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与理解信息,形成对企业的监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