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清单只有不断管理与演进,才能符合人们对环境信息公开的要求。由美国环保署管理,TRI清单的演进必须遵循一定的、合理的逻辑。TRI清单的演进过程中大致呈现如下逻辑:按公众认知度由高到低列入项目,同时删除无助于环境信息公开目标的项目。
(一)TRI清单增添项目的逻辑:按公众认知度由高到低列入项目
首先,TRI清单优先列入通过重大环境灾难使公众得到认知的化学物质。一方面,重大环境灾难的发生催生了有害化学品清单。TRI清单的诞生和剧毒化学品“甲基异氰酸酯”密切相关。这种物质在低浓度下就能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并导致呕吐甚至死亡,还会造成孕妇产下畸胎或死胎。1984年12月4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工厂发生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仅当晚就造成数千人死亡,其他受害者或陆续死亡,或遭受永久的残疾。事故发生后的一年内,仅《纽约时报》一家报纸,就发表了246篇提及甲基异氰酸酯的报道。[16]这起事故及其引起的大量媒体报道,促使美国国会于1986年制定了《紧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案》(EPCRA),其第313条是TRI清单及其数据库的建立的法律基础。[17]另一方面,重大环境灾难导致媒体对相关化学品进行大量报道,提高了公众认知度,从而推动了TRI清单的进一步拓展。对于美国环保署而言,曾经造成重大环境灾难的危险化学品,是TRI数据库进行环境信息公开时最先需要关注的对象。因为公众认知度高,较为敏感,曾导致水俣病事件的汞及其化合物便是其中的代表。水俣病患者往往出现口齿不清、走路不稳的症状,进而失明失聪、全身麻痹,最后精神失常、身体弯曲直至大叫而死。熊本大学的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得出水俣病的病因是甲基汞中毒,来源是附近日本窒素工厂生产乙醛时所排放的工业废水。日本官方确认的水俣病患者共2 950人,但非官方的统计数字多达1万余人。[18]对于这起发生在日本的重大环境灾难,美国媒体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持续进行报道。《纽约时报》在1970—1979年,共发表61篇有关水俣病的报道。媒体对于环境灾难事件的大量报道,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汞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威胁,也使得汞单质以及所有含汞化合物,在1986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首批列入TRI清单的化学品之一。将曾造成环境灾难的高危险性物质优先列入TRI清单,不仅满足了公众和媒体对有害化学品排放和转移情况的信息需求,也减小了新创立的TRI数据库在收集污染物排放数据时所遇到的业界阻力,给了TRI数据库和TRI清单一个良好的拓展机会。
其次,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认知其危害性的物质,按认知度由高到低列入TRI清单。公众认知度较高的有害化学品列入TRI清单也较早,甲醇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很早就意识到,误饮甲醇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除了甲醇的急性毒性之外,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研究者还发现,吸入甲醇蒸汽的孕期小鼠,产下畸形后代的概率更高;而暴露在甲醇蒸汽中的孕期大鼠,其产下的后代的大脑质量会大幅减轻。[19]美国媒体对甲醇的毒性多有报道,仅在1984—1986年,《纽约时报》就有22篇关于饮用甲醇致人死亡的报道。媒体对甲醇所造成的危害的广泛报道,使得整个美国社会对于甲醇的危害性有着充分的认知,从而推动了对甲醇的生产、运输和排放情况的公开。甲醇也成为首批在1986年被列入TRI清单的化学物质之一。
公众认知度较低的有害化学品,会较晚被列入TRI清单。在20世纪90年代TRI清单所增加的物质中,除草剂阿特拉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阿特拉津是美国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但一系列研究表明,阿特拉津会导致实验动物的激素分泌出现异常,并导致雌性大鼠患上乳腺肿瘤,甚至使雄性蛙类出现雌雄同体等生殖缺陷。[20]在20世纪90年代新列入TRI清单的物质当中,阿特拉津的公众认知度已居前列。但《纽约时报》从1984—1995年,也仅有12篇关于阿特拉津的报道。较低的公众认知度,使得阿特拉津列入TRI清单的推动力低于那些公众认知度高的物质,导致其在1994年才被环保署根据其致癌性列入TRI清单。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认知其危害性的物质,有列入TRI清单的必要。此类物质的公众认知度并不如曾造成环境灾难的物质那么高。一方面民众的支持度有限,另一方面企业界又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甚至可能对TRI数据库的数据收集工作产生损害。美国环保署将此类物质在多年间逐渐列入TRI清单的做法,在对公众和媒体的环境信息公开需求负起责任的同时,也顾及了相关企业的利益诉求,体现了环保署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精神。
最后,近年来才发现其危害性的物质,其公众认知度必然最低,也必然最晚被列入TRI清单。美国环保署需要时刻关注科学界的最新进展,并将发现有害的物质列入TRI清单。被环保署最新列入TRI清单的物质是1-溴丙烷。20世纪末以来,该物质在工业上常被作为溶剂或清洁剂使用,在干洗、人造纤维制造等产业上也有应用,以替代破坏臭氧层或可能致癌的化学品。人们一度认为它是一种颇有前途的有机溶剂和清洁剂。然而,随着毒理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在鼠类身上进行的实验证实,1-溴丙烷会导致大鼠患上大肠癌等一系列癌症。由此,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TP)在其致癌物报告中认定,有充足理由预期1-溴丙烷会导致人类罹患癌症。[21]但1-溴丙烷的公众认知度非常低,《纽约时报》自创刊以来只有1篇关于1-溴丙烷的报道,即是最好的证明。在对NTP的报告进行了详细研究之后,美国环保署认为证据足够充分,证明1-溴丙烷满足列入TRI清单的条件,从而在2015年将其列入TRI清单。[22](www.xing528.com)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必然会出现大量前所未见的化学物质,其中也必然会有一部分物质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新发现危害性的物质,其公众认知度最低,需要及时列入TRI清单,以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环保署不断将最新发现其危害性的有害化学品列入TRI清单,使得TRI清单能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新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二)TRI清单删除项目的逻辑:删除无助于环境信息公开目标的项目
首先,低毒性物质会被删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高估某些物质毒性的可能,从而导致美国环保署不必要地将它们列入TRI清单,不仅增大了相关企业的申报成本,也对改善环境信息公开状况帮助不大。硫酸钡的情况即是如此。钡如果摄入人体,在短期内会造成呕吐、腹部痉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大剂量的钡摄入则会造成高血压、心律不齐、麻痹,甚至导致死亡。绝大部分含钡化合物都具有高毒性,所以美国环保署将钡和含钡化合物列入TRI清单的决定是合理的。但在众多高毒性的含钡化合物之中,硫酸钡是一个例外,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由于释放出的钡离子极少,故而理论上无毒性。[23]相关企业和企业协会均提出,鉴于硫酸钡不符合TRI清单的列入条件,故申请将其删除。美国环保署在审议后同意了申请,并将硫酸钡从TRI清单中删除。[24]
其次,处于低危险性状态下的某些物质会被删除。某些物质在一些状态下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但在另一些状态下却并非如此。因此,在制订和修改TRI清单时,美国环保署如果将这些物质的不同状态一并列入,也会造成企业成本不必要的提高。氯化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气溶胶状态下的氯化氢,长期吸入会对人体呼吸道造成损伤,急性吸入中毒除了损害呼吸系统外,还会导致脑部、心脏、肝脏等脏器的缺氧性损害。[25]由于氯化氢具备急性毒性,美国环境署曾将其列入TRI清单。但非气溶胶状态的氯化氢并不具备上述危害,不符合TRI清单的列入条件。因此,部分企业提出,应只将气溶胶状态的氯化氢列入TRI清单。经过审议,美国环保署同意了这一申请,将非气溶胶状态的氯化氢从清单中删除。[26]
再次,易反应的物质也会被删除。此类物质虽然本身具备较大的危害性,但由于易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而并不会在环境中大量存在。将它们列入有害化学品清单,对环境信息公开状况的改进意义不大。这类物质的代表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进入人体后,会吸收组织内的水分,破坏蛋白质,造成组织坏死。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具有急性毒性,美国环境署曾将其列入TRI清单。但事实上,此类强碱中毒案例极为少见,仅有的案例也多为受害者故意吞服强碱性物质,[27]而非从环境中摄入。事实上,氢氧化钠在环境中会迅速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计算氢氧化钠的排放量,对于提升环境信息公开水平的意义并不大。有鉴于此,美国环保署决定,将氢氧化钠溶液从TRI清单中删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