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建我国企业污染传播,提高PRTR制度运作效果

重建我国企业污染传播,提高PRTR制度运作效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众获取环境信息也是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知情权利。[131]IPE的环境信息数据库是PRTR制度的雏形,在信息传播渠道上有一定的成功经验。然而,传播思维的欠缺和资金问题是制约IPE进行PRTR数据传播推广的因素。环境问题要引起公众充分注意,必须先要受众能够理解,媒体报道是公众获取易懂的环境信息的重要渠道。

重建我国企业污染传播,提高PRTR制度运作效果

就目前的数据库来看,IPE运作的实时地图已经包含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废水源和废气源等应该有的PRTR有毒物排放形态体系,不仅包含官方平台发布的监管信息记录,还有企业反馈信息记录,以及企业自行公开的排放数据。这些都基本上具有了PRTR数据库的雏形。然而,从10多年的实践来看,有经验也有问题,传播失灵问题依然十分明显。

(一)对环境信息公开认知度低的困境与努力

认知是行为的基础,公众参与也不例外。公众获取环境信息也是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知情权利。对信息的披露是公众了解环境信息,提高风险认知之科学素养的基础。但在风险传播中,信息的传播方法、呈现形式等都比公众自身的科学素养更重要。[131]IPE的环境信息数据库是PRTR制度的雏形,在信息传播渠道上有一定的成功经验。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多种形式、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并且在一些重大调查与新闻事件中借助媒体记者报道提升传播效果。IPE非常注重利用社交媒体提升影响力,主任马军的微博成为IPE新媒体传播的一大亮点,粉丝众多,曾获得2016年新浪微博2016十大影响力公益大V奖项,是IPE进行信息传播的一大助力。

然而,目前环境信息数据库的公众认知度依然较低。IPE副主任王晶晶在接受访谈时,也表示了对蔚蓝地图的公众认知度不足的担忧,蔚蓝地图App 300万的下载量难以达到推动深层公众参与的目标。课题组在2017年11月9日查询其官方微博“@蔚蓝地图”,粉丝数为19 792人,微博活跃度较高,但除转发、抽奖的微博外,其他微博转发评论数最高的仅102和14。对比之下,同期微博热搜榜长期占据前列的是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相关热搜最高实时搜索指数达到486 989,实时话题阅读和讨论量已达459.2亿和4 712.8万。对于社会事件“携程亲子园”话题的关注也远超环保相关话题。意识到这一不足,IPE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会更侧重新媒体渠道即微信和App的传播,尝试采用邀请名人代言的方式,帮助增加受众关注度。蔚蓝地图App的推广也在寻求突破口,例如与滴滴打车合作开展捐里程等活动,与TFBOYS等明星合作,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然而,传播思维的欠缺和资金问题是制约IPE进行PRTR数据传播推广的因素。课题组翻阅其官方微信号“蔚蓝地图”的历史文章,发现其虽更新频率高,但平均阅读量在300左右,超过1 000的很少;留言数量不多,互动少。标题过长、语言方化、与热点结合不及时是其传播效果不足的一些传播学因素。此外,IPE虽试图借鉴高德地图请TFBOYS等明星代言的方式增加曝光量,但受社会组织性质的所限,资金主要来自基金及社会捐赠,在使用善款聘请代言人的问题上须格外慎重。因而,如何提高公众认知度是当前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一大难点,传播内容之外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二)科学语言转化为大众语言的困境与努力

帮助公众理解和使用PRTR数据库环境信息,是提升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环境问题要引起公众充分注意,必须先要受众能够理解,媒体报道是公众获取易懂的环境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目前环境记者也存在专业知识不足,难以深入理解环境数据的困境。英国的科学媒介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和MIT的科学写作中心(Science Writing Center)为改变这一状况提供了参考。科学媒介中心搭建了一个科学信息与新闻记者、普通公众之间的桥梁,依托科学共同体将科研成果、科学论文转化为科学新闻,从而更方便媒体传播给公众。[132]MIT在2011—2012年秋季曾开设11门与科学写作直接相关的课程,也开设科学新闻课,其学生包括媒体、实验室的传播信息人员、自由撰稿人、科学作家;等等。[133]借鉴这一方式,政府或环保组织可以尝试建立研究中心,为媒体人提供数据分析或导读,帮助将晦涩难懂的科学名词转化为大众语言。媒体记者突破了对环境信息的理解障碍,有助于提升公众认知。(www.xing528.com)

运用多种方式解读环境数据,可以帮助公众理解信息,缩小知识沟。在缺乏环境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受众获取环境信息会存在知识沟,难以解读数字背后的意义,传播效果有限。语言的易读性是受众认知的基础,需要将科学话语改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134]运用非常形象化和视觉化的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135]图标、照片、地图、示意图等视觉化传播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公众理解环境信息。[136]IPE在这一方面有较多尝试,例如地图的呈现方式、调研报告中大量可视化图表等,有一些成效。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TRI初期,环保署也曾因单一公布污染数据而遭受质疑。环境污染信息的专业性较强,缺乏解读的纯污染数字容易引起公众误解甚至造成恐慌;初期公布的数据多以排放数量为标准,而缺乏对化学品毒性的衡量,容易误导舆论使得排放物质毒性大但数量小的企业未被关注。[137]对此,美国环保署公布了相应的数据分析报告及化学品毒性数据报告;开发污染防治搜索功能提供同类企业数据的比较;开发TRIExplorer软件帮助公众查询信息。对比来看,IPE在对技术手段上还略有差距。除对专业数据进行解读外,若能在语言中增添故事性、趣味性,或把握住突发事件来讲故事,将认知性、事实性主张转化为解释性主张,都能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环境信息。

(三)与个人利益相关以提高风险感知的努力

公众对环境信息的风险感知与个人利益密切程度相关。因此,将环境信息转化成与公众利益、日常生活相联系的信息,让公众产生信任和共鸣,有助于增加其对环境信息的关注度。《2017年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受访者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健康之间相连的关注度非常高,这在2012年调研中是没有的。IPE也在这个方向上不断改进。首先,蔚蓝地图App上使用场景的增加,与个人的衣食住行等联系更为紧密。蔚蓝地图4.0版本中,新增了“蔚蓝日历、一目了然”等栏目;其次,IPE正在研发“蔚蓝指数”这一产品,以某一地点周围空气、水、土壤的质量信息和污染源信息为基础,帮助公众测算家庭周围的具体环境风险指数。这一指数与普通民众买房、上学等生活场景密切相关。但因还未上线,具体传播效果有待考证。此外,若能将污染地图改为立体地图,将自己所处定位显示在地图上,使用户打开后能身临其境地观察周围污染情况,相信更能增强受众风险感知,使其提高对环境的关注。

欧美等国在利用公众利益关切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的公众参与上有一些可借鉴经验。美国TRI项目开发了应用软件my RTK,公众输入邮政编码便可快捷查询周围污染物情况、对健康的影响等信息,各种自定义数据分析工具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而IPE的蔚蓝地图App虽然能查询城市污染企业及排放数据,但由于数据来源于官方渠道,目前尚无法实现县级或以下地区的数据查询,其开展的PITI等调研也仅能满足120个重点环保城市公众的需求。尽管环保组织在提高公众认知、满足其知情权上有诸多努力,但依然存在技术、资源的缺陷,需要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国情,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建立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提高公众认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