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雨洪资源生态学管理实践

城市雨洪资源生态学管理实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是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生态问题,其建设研究贯穿于城市生态建设的全过程中。水生态系统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方面,国外技术手段先进,其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均达到了一定水平。我国由于城市河流长期污染严重,在污染控制和供水水源保障方面较为重视。

城市雨洪资源生态学管理实践

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是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生态问题,其建设研究贯穿于城市生态建设的全过程中。水生态系统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非常重视城市生态建设,但其研究和实践一般仅将城市水生态系统中的“水”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项因子参与总体分析,而未重视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制约作用。

在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方面,国外技术手段先进,其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均达到了一定水平。目前,日本、美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现已进入了生态水利的高级阶段,其河流建设管理理念是:尊重河流系统的自然规律,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注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历了河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转换,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河流管理理念得以确立。随后,Gerald和Galoway对1993年密西西比河洪水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与经济、生态、文化可持续性相融合的河流管理新模式。目前,美国各州推行的流域保护战略,不仅重视污染源控制,而且重视河流整体生态功能的恢复,同时强调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分工以及成果共享等。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河流治理方略,目标是建成一个具有健康富裕的、生活条件与美丽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富有活力的社会。1997 年对 《河川法》进行了大幅修改,在原来河流建设管理两大目标治水和利水基础上,增加了环境目标。在河道建设方面,对“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强调用生态工程方法治理河流环境、恢复水质、维护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实施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仅在1991年全国就有600多处试验工程兴建,开始推行多自然型河道建设方法。

欧洲的德国、法国、瑞士等国,出于对工业革命以来大肆破坏河流生态、污染河流水质的反省,十分重视对河流系统的生态恢复和保护。瑞士、德国等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如阿勒河、塞纳河多瑙河莱茵河等都采用了生态河道修复技术。(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建设。成都市府南河的整治,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城市河流治理建设模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该工程分别获得 “人居奖”“地方政府首创奖”“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北京市1998年开始以建设 “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现代城市水系为目标,对城市水系如北护城河、转河、亮马河、清河以及清洋河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使城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桂林市从1996年到2005年,以市区的湖泊生态修复为主,花了大概10年时间,从2006年起又进行了全面生态修复的建设规划,准备用5年的时间进行全面的修复,目前整个桂林市城市湖泊和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成,整个四江四湖的连接工程已基本完成。武汉市从2002年提出了六湖连通,使水景观与城市交融,提升城市的品质与景观。其目标是要实现 “江湖互济”,长江水和内湖的水连起来,将武汉市形成江湖港渠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庞大水网。苏州市在城市建设中,保持了三纵三横加一环的河网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城特色,保持了路河平行的基本格局和景观。郑州市2006年提出了生态水系规划,按照 “水通水清、健康安全、生态环保、人水和谐”的理念,规划了郑州市周边6纵6横12条河渠、7中5小12座水库、3个湖泊、两块湿地,目前已经实现了水通水清目标的初步。这些城市通过对城市河道的整治,形成城市的生态轴,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这些成功治理经验为其他城市河流的治理建设模式提供了借鉴意义。

我国由于城市河流长期污染严重,在污染控制和供水水源保障方面较为重视。但在修建水利工程同时往往忽视了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负面作用,造成河流水土流动不畅,混凝土裸露,沿岸景观单调乏味,生态系统退化等。尽管我国在生态水系建设方面近些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理论方法探索和实践方面,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研究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有:①未形成系统的城市水生态系统研究体系;②缺乏自然—人类—水体相协调的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③对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的实质内容界定不清;④城市水生态建设理论基础缺乏,实施中盲目性较大,效果不理想;⑤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轻视科学调度运用的问题;⑥尚未达到按质分水调度及多水源协调配置。随着人们对城市水生态系统作用的日益重视,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完善理论研究基础上,以指导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