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大利亚媒体对中国形象研究:2007—2010

澳大利亚媒体对中国形象研究:2007—2010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件发展分析针对澳大利亚媒体进行,即在澳大利亚媒体眼中,中方和澳方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各自采取什么行动?如事件发生以后,陆克文政府表示会采取谨慎而经过斟酌的方法来处理,但来自反对党的强烈要求却是采取更加直接的政治性干预,认为澳大利亚的表现过于胆怯。澳大利亚媒体对事件的报道虽然表现出了多党执政经常出现的互相抨击互相指责的情况,但在对外态度上一致度相当高,并没有因为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而出现大的分歧。

澳大利亚媒体对中国形象研究:2007—2010

事件发展分析针对澳大利亚媒体进行,即在澳大利亚媒体眼中,中方和澳方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各自采取什么行动? 在整份报纸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头版新闻。 因此,这里将分别对两份报纸的头版新闻进行整理分析,得到表5.3:

表5.3 《澳大利亚人报》与《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2009年7月5日—2010年3月29日头版新闻中就“力拓案”中方与澳方所采取的行动

续表

续表

续表

(www.xing528.com)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Factiva数据库所供数据整理而成。

首先,从两份报纸的报道内容可以看到,这一场以外国人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为开端的纠纷最终涉及的却是包括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在澳投资以及中澳关系发展等多方面在内的国际博弈。 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在向中国施压寻求问题解决的同时,既对某些合作作出了让步,也对后续的外资进入开始“改善”沟通方式,并开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规定;而中国在拘押胡士泰的这段时间里,则反复表示这是单个事件,不会影响国家关系和经济合作,同时重启铁矿石谈判。 中国企业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对澳投资亦出现了数次大手笔合作,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价值约500亿美元的澳天然气合约、中铀发展参与竞标澳铀矿企业Energy Metals Limited 70%所有权、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计划以1260万澳元收购澳矿商Ferr Aus 12%的股权等。 两国在共同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互相施压互相审视互相妥协,进而继续推动今后的合作发展。 经过大半年的博弈,中澳又重新回到调整后的合作轨道上。

其次,从上面对两份报纸关于“力拓案”的报道分析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力拓案”中试图维持其客观公正的形象,但同时又表现得强大而强势。 在案件发生后,中国不断扩大调查给澳大利亚施压,同时,又宣布这是一次单独事件,不会影响两国关系;中国企业在两国关系紧张脆弱时,仍不断进行大手笔投资,以获取澳大利亚的天然资源,这样的情况让澳大利亚社会普遍感到不安。 这一时期的洛伊民调就反映出澳民众对中国投资的反感增强,认为来自中国的威胁感不断上升。 澳大利亚媒体在这种不安情绪的传递中亦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澳大利亚人报》和《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所刊发的新闻报道均传达着中国不算友好的态度,中国形象也因此受到影响,两大报纸在这一点上的报道角度和内容却称得上不谋而合。

第三,两份报纸在对两国的微妙互动和博弈进行报道时,往往会对同一情况进行报道,所表达的观点也相当一致。 但是,从细处来说,仍存在差别。 这主要是反对党对政府包括总理及现有政策的抨击和施压,是澳大利亚国内政党间的博弈。 如事件发生以后,陆克文政府表示会采取谨慎而经过斟酌的方法来处理,但来自反对党的强烈要求却是采取更加直接的政治性干预,认为澳大利亚的表现过于胆怯。 陆克文曾在不同场合努力尝试,想要给事态发展降温,可是面对不断来自反对党的压力,最后,陆克文不得不以“中国在澳的巨大利益”以及“世界的关注”对中国政府提出了警告,态度趋于强硬。 又如反对党公开质疑和攻击政府对外资审查的合理性,认为政府在澳资产控制上给予外国企业,甚至政府过多的自主权,要求对矿产控制权方面的投资建立更严格的制度。 陆克文政府虽予以反击,但同时也表示要在外国投资政策方面做更大的努力。 这是由澳大利亚的国家体制所决定,反对党和执政党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即使在“力拓案”中也不例外。 《澳大利亚人报》在这场澳大利亚国内的党派之争中,堪称攻击陆克文政府的主要舆论力量,该报发表的社论文章措辞较为激烈,主张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应采用更强硬的措施。

综上所述,“力拓案”的发生对两国的影响似乎很大,引发各方关注和报道,但两国之间的合作却并没有停滞。 在不同于前期皆大欢喜的氛围中,中澳两国的合作仍在继续。 澳大利亚媒体对事件的报道虽然表现出了多党执政经常出现的互相抨击互相指责的情况,但在对外态度上一致度相当高,并没有因为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而出现大的分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