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文对《2009年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之后,得到政治安全领域的中国国家形象。 本节将继续以《澳大利亚人报》中主题为《白皮书》的188篇涉华报道为样本库,进行分析,以构建政治安全领域涉华报道的新闻框架。 其中,有6篇《致编者信》,比较特殊,不适用于下文的标题分析,因此予以排除,则样本库有样本182篇。
一、重要性分析由于陆克文任期内涉华报道的样本数量过多,为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选择《白皮书》作为代表案例,一方面可以充分考察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政治安全关系,了解该领域的中国国家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构建政治安全领域涉华报道的新闻框架。
重要性一般可以从报道的篇幅和版面两方面来考察。 首先,长篇报道由于所占篇幅多,肯定比短篇报道或消息类新闻显得更为重要。 有鉴于此,将300 字以下的新闻作为短篇新闻,300—1000字的新闻作为中篇新闻,1000字以上的新闻作为长篇新闻进行报道篇幅划分。
此外,报道的版面分布亦能反映新闻的重要性。 因为报纸的头版,尤其是全报头版,是全报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每天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报纸却只有一个头版,能上的新闻极为有限,所以,在头版出现的新闻,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基于以上两个参数,经过整理,可以得到表3.3:
表3.3 《澳大利亚人报》2007年11月24日—2010年6月24日《白皮书》相关涉华报道的篇幅版面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Factiva数据库所供数据整理而成。
表3.3 可见,首先,182 篇报道中的中长篇报道比例约占95%,占绝对多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澳大利亚媒体对《白皮书》相关情况的重视,中澳两国在这个主题下多有摩擦和新闻交流。
其次,由于头版篇幅有限,很多文章会部分刊登在头版后,再转版继续报道,但这样的情况,仍应视作头版新闻处理。 因此,在版面分布上,头版新闻有6篇,加上专刊头版的两篇和地区头版的五篇,则《白皮书》相关涉华报道中共有头版新闻13篇,约占7%,比例不低。 同样可以反映出《澳大利亚人报》对涉及国防军事题材的新闻相当重视。
二、新闻立场分析新闻报道应有其客观性,但报道者的主观影响不可避免。 刊登在《澳大利亚人报》上的新闻亦不例外,每一篇新闻都带有自己的立场,也总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只是有时候被隐藏得很好。那么该如何判断报道的倾向性? 可以考察各类引语的使用情况,即这些观点和言论来自何方。 从引语的来源可以看出这篇报道对哪一方的观点更为重视。 当然,作为一份澳大利亚代表性的报纸,《澳大利亚人报》在观点引用上极有可能是以澳大利亚方面为主,但通过统计比较,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来自中国方面或者第三方的声音在澳大利亚媒体上出现的具体情况。 由此,可以得到图3.2。
首先,毫不意外,来自代表澳大利亚方面的澳大利亚政府与官员、澳大利亚媒体与组织、澳大利亚专家或者学者以及澳大利亚个人的引语在数量、比例上都遥遥领先。 与之相比,来自中国方面的声音显得微乎其微。 除了中国政府与官员尚有极少量的言论发表之外,来自中国媒体与组织、中国专家或者学者以及中国个人的引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在澳大利亚媒体上发出的声音不仅太少,而且过于单一。 政府由于代表一个国家,其观点在被解读时,相对不易与普通民众产生共鸣,而地位相对对等的媒体与个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对方媒体或个人的认可。 因此,在对外宣传中,如想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代表国家的政府、官员与代表民间的媒体、个人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但从统计结果看,中国的媒体或个人在澳大利亚媒体上发出的声音太过渺小,完全不能对政府的对外宣传形成有效支持。 同时,由于缺乏这种全方位的支持,中国政府的声音在传递的有效性上亦大打折扣,这对中国的对外宣传及国家形象的建设或改善极为不利。
图3.2 《澳大利亚人报》2007年11月24日—2010年6月24日《白皮书》相关涉华报道的引语来源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Factiva数据库所供数据整理绘制而成。
另外,在澳大利亚媒体引用的观点里,澳大利亚政府和官员(包括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国防部长Joel Fitzgibbon、澳大利亚军方人员等)对《白皮书》发表前后的地区局势、中国实力、未来展望等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作出了解读。 中国虽有回应,但在有限的回应或观点中,多是来自中国的“不满”或“要求”等较为负面或强势的信息,而少有中国“和平发展”“不对世界或地区形成威胁”这样积极的声明或更为具体的说明。 在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几乎没有机会从政府、媒体或个人的角度在澳大利亚媒体上对《白皮书》发表评论,且见诸报端的观点中也存在偏颇,使事件的发展对中国不利。
可见,在涉及国际关系、国家安全时,《澳大利亚人报》显然是以自身立场为主,以本国内部的看法、想法为主,而对来自中国的消息表现出了忽略或不重视的态度。 而中国方面对事件的回应也显得较为乏力,澳大利亚媒体所刊登的中方观点来源单一,且非积极清晰的表态。
三、中国情绪分析
由上文分析可知,《澳大利亚人报》在涉华报道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来自中国的观点,则这些报道对中国的情绪是怎样展示的? 是怎样的情绪? 是合作的、愉快的,还是被压抑的、抗议的?为了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将这182篇报道中所展现的中国情绪都集中到新闻标题,通过分析标题所蕴含的来自中国的情绪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关《澳大利亚人报》相关新闻标题中所要表达的“中国情绪”,并不单纯以涉华报道的主题、事件等为依据进行积极、中立与消极的分类,即表达中国好、中国进步的报道为积极,报道中国困难、有问题的报道为消极,而是关注标题中所包含来自中国的情绪,如Naval expansion feeds China's fear 这个题目就明显带有担忧害怕的情绪,所以将其列入消极情绪一类;而China's next leader to visit Australia in a sign relations are thawing 这个题目中“thawing”表示关系的缓和,可以认为是一种比较积极向上的情绪;但如Military planners second-guess a resurgent China、Turnbull puts his China view 等,虽然题目中提到了“中国”,但都没有明确表达“中国情绪”的词或者短语;还有如,Strategic shift、PM's Defence dilemma 等,这些标题中完全没有提到“中国”,自然也无法表达“中国情绪”。 在分类上,这两类标题全部归入中立情绪,得到表3.4:
表3.4 《澳大利亚人报》2007年11月24日—2010年6月24日《白皮书》涉华报道的中国情绪分类
资料来源:根据Factiva数据库所供数据整理而成。
182个新闻标题,有169个没有直接展示中国的情绪,占绝大部分,剩下的13个标题中,仅有4个展示的是较为积极的情绪,China a‘peaceful force’-Response to defence white paper 的 友 好,China pushes for closer military ties的合作,China's top brass pays a visit和China's next leader to visit Australia in a sign relations are thawing 的交流,这些标题表达了中国“愿意合作、表示友好”的情绪;另有9 篇展现的是比较消极的情绪,如Naval expansion feeds China's fear 的担忧,BEIJING'S INTIMIDATION 的威胁,Sino-Australian links bruised by incidents,says Beijing 的危机感等,这些标题表达了中国“充满担忧、给予威胁”的情绪。 从比例上看,表达中国“消极情绪”的标题是“积极情绪”的两倍多。(www.xing528.com)
这182个新闻标题大部分表达的是澳大利亚政府或社会本身的情绪,如PM's Defence dilemma、ADF needs power to‘take on Asia threat’等,抑或是从澳大利亚的角度对中国进行评判,如China‘no military threat’、CHINA PLAYS FROM A DIFFERENT RULE BOOK 等。
从上述分析可知,首先,对同一事件所作的报道,表达的情绪往往取决于具体报道切入的角度,也就是说,即便是针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情绪的表达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这为今后的报道基调分类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参考标准。
其次,在与《白皮书》相关的涉华报道中,澳大利亚媒体毫不意外地对澳大利亚本身的情绪表现得更为重视,所展示的来自中国方面的情绪不多,且相对以消极情绪为主。 可以感受到的多是对中国方面“充满担忧、给予威胁”的消极情绪,而非“愿意合作、表示友好”的积极情绪,这一新闻框架的情绪传达不利于中国获得更多理解。
四、新闻框架分析
对这182篇报道的新闻框架进行提炼,可得:中国强大的军备实力及未来的发展直接影响澳大利亚国内对中国实力的态度,中国则试图作出回应。 这一结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中国军备实力强大
在这182篇报道中,多次提到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并强调了这种实力的强大。 对中国实力现状进行的描述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总结概述性表述,如“The Defence Department ordered the MU90 in 1999 amid concerns about the long-term submarine build-up in Asian navies led by China.”(“国防部由于担心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海军所进行的长期潜艇建造计划而在1999年订购了MU90轻型反潜鱼雷。”)以“led by China”(“由中国领导”)等对中国的军事地位与实力定性。 第二种是以比较的形式进行描述,常以美国为参考对象,以亚洲为地域范围,如“The head of the Strategic and Defence Studies Centre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Hugh White,said China already had the potential to challenge US power in Asia,particularly in a Taiwan contingenc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国防研究中心负责人,Hugh White,表示中国已经具备在亚洲,特别是台湾突出事件中挑战美国的潜力。”)以“challenge US”(挑战美国)等说明中国的强大。 最后一种是用具体数字或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China has an army estimated at 2.2 million troops,8 000 tanks and 25 000 artillery pieces.China's navy has more than 100 surface combat vessels and 73 submarines.Its air force operates 6000 aircraft.”(“中国预计拥有220万军队,8000辆坦克和25000门大炮。 中国海军拥有超过100艘水面作战舰艇和73艘潜艇。 中国空军有6000架飞机。”)以“2.2 million troops”(“220 万军队”)“8 000 tanks”(“8 000 辆 坦克”)等具体数字勾画出中国军队的庞大和装备的精良。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传达的核心信息都可概括为:中国军备实力强大。
(二)中国发展迅速及预期结果
在中国军备实力强大的基础上,迅速的发展也是框架里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可能比中国的现有实力更受澳大利亚媒体的关注,且常与对未来的预测联系在一起。 部分认为中国现在对澳大利亚不构成威胁的观点,在谈到中国后续的迅猛发展及未来可能具备的影响力时,亦不免感到震惊而将之与美国进行比较,感叹中国未来的无限可能,如“While the white paper recognises that‘China will be the strongest Asian military power by 2030 by a considerable margin’and will exercise its influence in Southeast and East Asia as well as Africa.”(“白皮书认为‘中国在2030年会以较大优势成为最强的亚洲军事力量’,并且会对东南亚、东亚以及非洲产生影响。”)这类文本从澳大利亚观察的角度对中国未来20—30年左右的发展作出预期,并据此对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说明。 为了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报道以“surpass the US”(“超越美国”)、“the strongest Asian military power”(“最厉害的亚洲军事强国”)、“500 to 600 advanced fighter bombers”(“500—600架先进战斗轰炸机”)等对中国的未来进行描写,展示了中国更为强悍的实力。
可见,澳大利亚媒体还是将传统盟友美国放在主导的位置,在对新兴国家进行评估时,会将其与美国相比较。 另外,澳大利亚媒体认为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未来必然更为强大,一定会扩大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且会对美国形成挑战甚至是超越。
(三)澳大利亚应对的态度
在上面两大框架基础之上,即面对一个目前强大且发展迅速的中国,澳大利亚媒体认为他们该如何应对呢? 从温和到强硬,澳大利亚媒体的态度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1.积极的态度。 如“We need China to be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in helping meet these challenges as they arise,and over recent times China has demonstrated an increasing readiness to step up to this responsibility.We welcome China's broader engagement and look forward to China playing a leading and constructive role.”(“我们需要中国在崛起中,成为面对这些挑战的有责任感的助力。 目前,中国在承担这一责任方面表现出愈加充分的准备。我们欢迎中国的跨国合作,并且希望中国在其中发挥领导和积极作用。”)表达了对中国发展的欢迎和期待,欲扩大与中国的合作。
2.旁观者的态度。 如“China clearly matters more to the world than it did 10 years ago.It is a growing power in our region and one that will be crucial to the long-term stability a nd prosperity of Asia.”(“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较10年前有大幅提升,是我们这一地区一个不断成长的力量,也对亚洲长期的稳定繁荣起着关键作用。”)认为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且其影响亦与日俱增。
3.消极的态度。 如“The Government is already investing millions of dollars to bolster Australia's cyber defence capability,led by the Defence Signals Directorate,and will invest even more heavily in the years ahead to protect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from cyber attacks already being mounted by a number of countries led by China and Russia.”(“在国防通讯处的领导下,政府已经投入了数百万美元用于支持提升澳大利亚网络防御能力,并且在未来数年内,还将投入更多以保护关键设施免于受到以中国、俄罗斯为首的一些国家的网络攻击。”)对中国可能会给澳大利亚带来威胁而感到忧虑,认为应及早防患于未然。
从所占比例看,第一类积极态度的比例最少,这类观点虽能在澳大利亚媒体出现,但由于数量过少,缺少支持而显得乏力,不能产生群体效应,影响有限;后两类态度则相对比较集中,能产生较大影响。 总体来说,澳大利亚媒体的态度是倾向于对中国的强大和发展保持观察和警惕,并认为应做好相应准备。
(四)中国的回应
这一新闻框架中还有一个虽然比重小,但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中国的观点。 之前的统计显示,来自中国的观点由于说话人集中于政府与官员,而缺乏其他方面的支持,再加上数量有限,很容易就被其他观点所淹没,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 尽管如此,仍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所发出的声音非常一致,即寻求理解与和平共处,如:“‘China is a peaceful force that forms no threat to any other countries,’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Ma Zhong Xu said in answer to questions from The Australian.”(“‘中国是对任何国家都不构成威胁的和平力量。’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回答《澳大利亚人报》提问时说。”)等,“peaceful”(“和平的”)、“no threat”(“无威胁”)等关键词在中国方面的观点里多次重复出现,充分表明这是中国所努力强调和寻求的,但从现阶段来看,由于缺乏更有效有力的传递,尚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国亟待调整对外宣传的策略,不仅是政府或官员,中国媒体或个人也应在外媒上多发表观点,创造良好的全方位舆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国家形象建设工作真正发挥效果。认识到这一点对今后如何在国际事务中充分表达、有效传递中国的声音具有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白皮书》系列新闻所采用的框架,可以这样形容:澳大利亚媒体已经完全意识到了中国的强大及今后发展的潜力,对此,澳媒体普遍的态度是警惕和小心,只有少量的声音表示欢迎。同时,中国的观点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得到有效传递。 面对这一现状,中国需要调整自身的宣传策略,寻求更有效的宣传渠道或方法,全面地以不同主体在国际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让外国媒体或民众能真正理解并接受中国的观点,进而获得更多的支持。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现有的新闻框架作出修正,才能更好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创造友好的国际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