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与私塾
珠湖村旧时教育,多为大户子弟私享,场所设在私家,为本族子弟进行启蒙教育,故称“书斋”,教师称“塾师”。后有塾师到他乡或在本村开馆,招收学员,书斋多设在祠堂、庙宇或民户大厅,一个塾师教授十多个年龄和程度不同的生徒。授课内容为《三字经》《千字文》及“四书五经”等,另选学《百家姓》《五言杂字》《幼学琼林》等书,教学进度及修业年限因人而异。珠湖斋里后三落、准提堂、陈氏总祠等都做过书斋或私塾。
珠江初等小学校
珠湖村早期的学校,是1917年由知事卢鸿和邑绅陈公初、陈兆贤、陈致宜、陈鸣皋、陈裕民、陈鸣盛等人在陈氏宗祠创办的公立珠江初等小学校,即后来的长乐县第二区公立第五国民学校。本村陈本泰、陈学群、陈永球、陈元旗夫妻等均在此当过教师。
珠湖小学和幼儿园(学前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珠江初等小学校迁福房支祠,始称珠湖小学。小学为完小校,设一至五年级,教室由支祠隔断,最多时有8个班级,学生有200多人。教师住在戏台旁化妆间。
大跃进时期,全村男女劳力全部投入农业大生产,为方便照顾孩子,还成立了幼儿园,设在准提堂。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每天给孩子糖果、饼干等物质奖励,现70岁以上老人对这段学习经历都留有深刻印象。(www.xing528.com)
社会在前进,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发展阶段,农村经济不断增长,珠湖村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师生人数逐年增加。在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珠湖村两委积极多方筹资,于1983年在珠湖村中垱116号,筹建了珠湖小学新校园,建造起一座三层教学综合楼,拥有12间教室。建筑占地面积3440平方米,校舍面积1540平方米,操场、校门等各项配套设施基本齐全,规模宏伟,蔚为壮观。筹资与施工管理工作均由村两委负责。
校舍及设备使用多年后,破损严重,阻碍教育发展,珠湖村利用“幸福家园”建设时机,投入部分资金,加上教育局下拔的专项资金,对教学楼进行加固改造,整改电线线路,把破旧的木窗换成铝合金窗,修缮各功能室,硬化提升操场,并重新进行教学楼内外墙修补、粉刷,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及路面硬化。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校貌焕然一新。
近年,通过标准化建设,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每个班级均配备“班班通”设备,接通远程教育系统,实现教学网络化。电脑室原有电脑15台,2016年11月新增20台,现共有35台,满足一人一机的教学要求。同时提升楼面文化,进行书香校园建设,依据教育方针,把“重德、博学、立志、健美”设定为办学理念,并制定为学校的新校训。把攀登知识阶梯,勇夺智慧明珠的图标设为珠湖小学校标。学校标准化提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现珠湖小学为长乐区农村示范小学、4A级平安校园,荣获长乐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农村完小校二等奖,有教职员工11人(其中一级教师3人,二级教师8人;大学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6人),小学6个教学班,学生125人,生均面积12.32平方米,达到国家规定的小学生均4.4平方米以上标准。另设学前班1个,人数30人。
陈秀敏、林增官、陈瑞兰、郑考文、郑茂忠、余桂英、李贤立、郑春密、陈增荣、林永庄、郑文彬、周萍、郑康鸿、裘美雅、吴巧乐、刘心汉等历任珠湖小学校长(负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