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湖耕山队:记载时代印记的集体共同发展组织

珠湖耕山队:记载时代印记的集体共同发展组织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三面红旗”口号响彻中华大地的火红岁月,珠湖人为响应国家号召,于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成立了珠湖大队耕山队,到村后的山上耕种收归集体所有的田园土地。至此,耕山队驻地主体基本建成,庇护着耕山人士俱欢颜。从此人去楼空,楼房逐渐倒塌,耕山队完成了它在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风烟过尽,破败倒塌的建筑遗址,是山对流逝岁月的记录,记载下耕山队这一集体经济共同发展组织的辉煌,留下一个深深的时代印记。

珠湖耕山队:记载时代印记的集体共同发展组织

在“三面红旗”口号响彻中华大地的火红岁月,珠湖人为响应国家号召,于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成立了珠湖大队耕山队,到村后的山上耕种收归集体所有的田园土地。

通往山上的小路崎岖不平,步行得近一个小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第一批耕山人不畏艰险,在山上开垦出一大片荒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改”耕者有其田,贫下中农积极性大涨,部分人上山继续垦荒。披荆斩棘,手上磨出了血泡,随便包一包;脚底被竹尖刺伤,采一把草药敷一敷接着干。他们满怀激情,盼望埋下希望的种子,能够收获致富的果实。公社化来临,耕山队上山,社员们的积极性更高,在原有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没有私心杂念,种下的水稻、番薯、花生、芋头等集体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各类农产品归集体所有,统统上缴也无怨无悔,为村里的粮食增产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上缴部分,耕山队社员还有自己的少许自由地、分红,就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他们也基本能做到不饿肚皮。

第一批珠湖人上山伊始,即筑造山楼便于生活和休息,只是山楼主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兴兴楼、三间楼、莺莺楼、依惠楼等一路上零星排布,泥土墙或鹅卵石墙,瓦顶或茅草顶,或已倾颓只剩残垣断壁。耕山队社员的到来,重新点燃生机,他们扎下根基,新建新楼(称下里楼),修缮鐤塞窝楼(称高里楼),并把新楼往西约100米长长城一般壮观的莺莺羊栏旧址,改造成牛棚,把新楼正对面枝枝岩峰下的依惠四方型楼改造为耕山队社员宿舍,内搭十多架简易床铺,新楼后门靠山挖口不太深的泉水井。至此,耕山队驻地主体基本建成,庇护着耕山人士俱欢颜。

耕山队辛勤耕耘,耕地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北邻岱边村高山顶,东至下滴坑,南到坑田村勤山界,其中水田2千多平方米(面积较大的有上一亩、下一亩和天河3块),园地3万多平方米,分布在依惠楼南边的坪石、田螺墓、枝枝岩、包袱峦、鐤塞窝、光华楼、三间楼楼前楼后、耕山队楼前楼后、卿高峦、横头湾等广大区域。

1962年,上级提出“要以革命的精神大办耕山队”,珠湖耕山队进一步发展壮大。高里楼区域田地由寿房的陈依连、陈妹俤、陈可荣3人集体承包;下里楼区域由中墩的陈伍妹、陈金朋,坂上的陈来官、陈依灿,寿房的陈努俤、陈英官6人集体承包。几年间,山上梯田水稻漫天,蔬菜瓜果飘香,鸡鸭牛羊成群,水里鱼儿欢游,耕山队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立体集体农业锦绣图。(www.xing528.com)

当年,许多社员都带上自家小孩上山当帮手。第一次走在曲折险陡的山道上,孩子们多痴迷于沿途风光,弥勒山的雄壮宽厚,碇路的曲折陡峭,白沙路的洁净平坦,世武墓的古朴豪华,险险路的奇险巍峨,在他们的眼里都是一道绝美的风景。甚至是路下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在他们的耳边都好似欢迎他们到来的优美琴声,让他们忘了路的远近。到了山上,大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们看管各自养的牛羊鸡鸭,或帮忙做饭、插秧、擦番薯米等。有的孩子在放牛看羊过程中还学会了为牛羊配种,做好牛羊产崽接生工作,及时处理干净刚产下的牛羊崽脚底子上的白色软骨垫,看着胎盘脱落才算完成任务。晚上,大人回山下的家,孩子们则在山上看楼。

在孩子们心中,耕山队虽苦,甚至大冬天连草鞋都穿不上,但那里却是儿时的乐园。每到做饭时间,厨房内唯一灶上的一大一小两锅总是最忙,可他们做饭还要互相礼让,不论先来后到。好吃的饭菜总要大家共享,一大家子和睦相处,其乐融融。遇到村里上山砍柴的人,中午过楼前休息、讨要一碗水喝,他们总是捧上烧好的凉茶。夏天,小伙伴们目无旁人赤裸裸地在小坑中戏水;闲时,到小溪坑中钓虾,自制的四角小网中间放块圆瓦片,四角用小绳系在木棍上,以米饭拌红酒糟为诱饵,半天能钓上一两斤,烧盐水虾可是最佳美味。或者结伴到不远的岱边村高山顶,亦或是比较远些的坑田村勤山玩,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没有手表,更没有手机,只要听鸡叫、观太阳、看炊烟、夜间瞧猫眼,孩子们就大体知道了归巢的时间,免受大人一顿骂。

1966年后,珠湖青年耕山队在山上办茶场。1980年后,承包到户、分散经营,耕山队由个人承包用于放养牛羊。从此人去楼空,楼房逐渐倒塌,耕山队完成了它在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

风烟过尽,破败倒塌的建筑遗址,是山对流逝岁月的记录,记载下耕山队这一集体经济共同发展组织的辉煌,留下一个深深的时代印记。组织成员奉献集体,不会产生千万富豪,但他们却拥有光芒绽放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拥有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精神力量。曾经耕耘在下里楼的社员都已做古,当时的放牛娃已届老人,走过历史,他们不会忘记。历史逐渐远去,但他们青春常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