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解决课题研究的特定问题是课题研究课的主要目标,这不仅是其功能和作用所在,也是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对于涉及课堂教学的课题来说,只有上好课题研究课,课题研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对一次课题研究课的评价,我们通常坚持这样两个原则:“一事一议”和“一时一议”,围绕“预设”展开评议。主要标准要看本节课是否围绕课题研究的预设展开,课堂的理论基础是否牢靠,课堂上问题的解决是否围绕研究点来进行,整个课堂活动是否验证了研究的基本假设,其课堂文化是否体现了课题研究理念。评价标准可以借助开发评价工具——量表来实现。评价角度可从三方面展开:一是研究意识,本节课是否体现了课题研究理念;二是研究状态,本节课是否围绕课题研究的预设展开;三是研究效益,整个课堂活动是否验证了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否取得了课堂的即时效益和长远效益,是否凸显了基本的课程性质、塑造了有特色的课堂文化。
为了将课题研究课与教研公开课评课区别开,我们编制了相应的教学设计表及评价表,也便于评课教师抓住听评课的要点,促进开课教师及课题组成员调整研究策略,加强教学行为改进。
表4-10是在最初开展课题研究课专题性活动时设计的,项目不多,简明扼要,给出了研究课的设计要点,能够引导听评课教师抓住听评课的关注点。这一表格的填写难点在于第二列“两课对接点的设定”,课题研究课的实践重心在于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两课对接点”通常是指课题的一些研究内容或具体的研究策略措施着落于课堂的“部位”,主要有着落于教学重难点、着落于某一教学环节、着落于教学全程,我们可以称之为研究相关内容与课堂教学环节的“点线面”的对接。这一表格的填写重点在于第三列的“对接设计”一栏。“对接设计”是为了请授课教师将课题中预设的具体实践策略运用于教学环节,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这两栏内容实质上体现的是“两课对接”的设计及实施要点。例:一位教师执教小学二年级语文《台湾蝴蝶谷》的课题研究课,其研究课题为“以有效质疑引导学生自悟自得的教学策略研究”,她的“有效质疑”策略运用于教学的不同环节之中(见表4-11)。
表4-10 “两课对接”活动记载表
例:
表4-11 “两课对接”活动记载表(节选)
但课题研究课的开课教师在填写时,往往无从下手,不清楚对接点是什么,也难以将自己预设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进程中清晰地显示出来;评课教师只是做听课记录,难以把握开课教师的研究点的实施情况,最终评价并无明确的标准,不能给出一个相对中肯的建议,只能随意给出一个结论。
为此,我们对表4-10进行了重新设计,如表4-12所示。
表4-12 课题研究课主体设计及评价表
(www.xing528.com)
(第一部分)
续表
(第二部分)
表4-12是在表4-10试用一段时间的基础上进行的完善,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由执教者完成,主要展示的是课题研究课的教学设计,这一教学设计并非一节完整的教学课的设计,而是具有鲜明的针对性,需要专有所指,在学科教学中态度鲜明、目标明确、方法具体、专一解决具体问题。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它要向听评课者提供预设的研究策略,并明确标注教学过程中要以怎样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手段来展现或验证。第二部分,由评课者完成,主要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课题研究课的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其实,这一评课方式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重新审视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研究点的预设,还需要依课堂教学成效来验证研究措施运用的科学性、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预设的研究策略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见表4-13)。
例:
表4-13 课题研究课主体设计及评价表
续表
课题研究要解决的是某一“类型”的问题,既是“一类”问题就不是一堂课、一两天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不断地观察、分析、改进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研究课既是研究活动的抓手、载体,也是研究活动的现场。因而,课题研究课不是孤立地上一节课,是贯穿一个课题研究始终的多套循环改进的序列课,听评课当然也不是只就一节课展开就大功告成的,是课题组不同成员经过多轮设计、上课、反思、评议、改进的行动演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