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看来,开发出科学有效的量表是决定观察成功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开发量表呢?可把握以下几项基本步骤:明确观察维度——设定观察点——确立观察指标——规范呈现量表。
1.明确观察维度
我们知道,课堂主要由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及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构成。因此,研究人员必须先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确定观察的维度究竟是什么,这样才可以为具体观察明确“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状态。通常,我们可以参照以下视角进行判断:从预习、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等视角看,观察维度是学生学习;从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等视角看,观察维度是教师教学;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等视角看,观察维度是课程性质;从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等视角看,观察维度是课堂文化。
2.设定观察点
在明确观察维度的前提下,研究者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问题来设定观察点。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观察点,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设立观察点。如研究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可设定“学生课堂提问情况”作为观察点;开展问题驱动教学研究,可设定“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作为观察点;开展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可设定“教师讲解行为”“教师指导行为”等作为观察点。
3.确立观察指标
确定观察维度和观察点后,研究者根据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三原则,确立观察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即观察内容。这里,可观察是指观察指标通常是指向具体行为的,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理念、思路、内心思考等头脑中的东西因其是无法观察到的,所以不能作为观察指标;同样,所设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以小组合作为例,可以从下面的内容中有选择地确立观察指标:
小组交流时,每一个成员能不能表达明白自己的意思?
交流时学生是不是关注他人的发言?(www.xing528.com)
小组合作是不是按时完成任务?
最后是不是有小组的总结?能不能形成集体的意见?
集体交流时,小组的汇报员是不是汇报集体的观点?
是不是关注其他组的观点?
……
4.规范呈现量表
研究者根据以上步骤,先自主开发出量表初稿,经由课题研究组合作审议,对量表提出修改意见后,研究者开发二稿,在课堂试用,课题组再次审议完善,最终完成量表定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