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教授在《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经途径》一文中提出了“实证研究是一个不断丰富创新的方法体系”[3],并列举了从亚里士多德“旧”的逻辑方法到培根归纳、分析法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将“实验”引入研究过程,经过实验过程后,经验就不再是偶然的、盲目的,而成为有指导性的了,它就像黑夜行走时点燃的蜡烛,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可见,实证研究作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在不断发展的。一方面,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得益于实证方法的发现与运用;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催生了实证主义。
实证研究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从最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到完全不控制变量的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体系,它包括考古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访谈研究、观察研究、视频分析研究、词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统计研究等类型体系,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创新的方法链条。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各个领域可以共用的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统计分析法等。而且教育中的“实证”应理解为扎实的证据,不仅包括可以量化、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自然数字,还应包括其他各种不可量化的诸如文本、语音、视频等的质性资料,因为它们都是支持教育问题科学化解决的重要证据。
袁振国进一步提出,实证研究即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并指出人们对实证研究的一些误区,如把定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作为对立双方来看待,他认为“只要一项研究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它就是实证研究,而不在于它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4]。以往以“量化”作为研究方法的分割线,割裂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也割裂了人文与科学的联系,将科学研究等同于精确的数字研究,无疑会走进“死胡同”。袁振国的观点打破了以往对实证研究的狭隘理解,看似扩大了实证研究的外延,其背后是真正理解了实证研究的内涵。
课题研究课作为研究与教学整合的一种新型课型,是承担研究活动的一种有效载体,其实施也是遵循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的,即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方案中预设措施,并在课堂过程中进行反复尝试、观察、验证,从而寻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课题研究课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有效途径。
【注释】
(www.xing528.com)
[1]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3页。
[2]张肇丰:《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0页。
[3]袁振国:《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经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3期。
[4]袁振国:《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经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