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积极搭建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构建了闵行教育云录播课堂评价系统,开展基于课例的情境学习探索与实践,为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搭建了便捷、高效的平台,使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参加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1.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搭建
闵行教育云录播课堂评价系统利用云录播教室和“云”存储、“云”主机,搭建“云”应用,实现课堂教学实录的管理功能、直播功能和录播功能。同时在系统中融入LICC、CASS、闵行区课堂教学观察指标等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自动分析,提供S-T分析报表,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功能。
在直播、录播基础上,还融合区级公开课业务,实现了公开课的审核、认证和证明的信息化。系统采用云、区、校三级架构,每校除了基本的录播、采音设备外,还配有缓存服务器,可以存储本校录制的高清版课堂视频。区级层面实现了云端的转接功能,可以将学校版视频推送至云端存储。云端部署了相关的视频管理系统、直播系统、录播系统、评价系统、公开课、自荐课、名师课堂等云应用。
2.基于课例的情境学习模式实践案例
教师通过听课活动互相学习,借助课后评课交流研讨形成对课堂教学设计、师生互动交流、教师课堂指导等方面的理性认识,以此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持续增长。工作日每天都有大量教师用户使用云录播课堂评价系统上传视频及课件,以及预约直播课、申请公开课、查看他人课程和对课程进行评课等。系统包含录像课、直播课、公开课、评价课和S-T课型分析图数据。
表4-1 云录播使用统计(截止到2019年1月) 单位:课例
表4-2 历年S-T类型统计表(截止到2019年1月) 单位:课例
系统目前已经累积了28 714个课例,成为教学研究的宝库;尤其是区级公开课,都是经过打磨的高质量课例,是年轻教师学习研究的极好资源。平台累计评课5 739次,很好地支撑了闵行区课堂教学教研任务。
借助云录播课堂评价系统开展基于课例的情境学习模式实践如下:
(1)明确学习目标
听评课的目标是为了优化和改进教学,帮助教师更好理解及处理教材,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选择课例来源
教师为更好地了解自己执教的课堂教学情况,经常会将录制好的课堂教学视频,储存在个人空间,方便回看,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学校为落实“上好课是硬道理”的教学要求,营造研究课堂教学的积极氛围,为教师创造互相学习与交流的机会,经常安排各个层面的直播听课活动,有高级教师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交流课、青年教师的比赛课、新入职教师的汇报课等。同时,为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区云端课例中心在收集学校优秀课例的同时,还会提供各学科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方便各学科组老师个人或集体进行视频听课。(www.xing528.com)
(3)选择课例类型
课例中心的每一个课程都有基本信息,包括授课学校、授课年级、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名称等。根据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听评课中常见的课例类型包括讲授课、实践操作课、自主探究课等,教师可以选择某一类型的课例进行学习,强化该类型课堂的驾驭能力,更加灵活处理这类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问题。
(4)细化学习任务
基于课例的情境学习,任务设计十分重要。每一次听课评课前,活动组织方都需要明确每位教师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基于课堂观察指标进行教学诊断是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都要做的,其他的可以做些分工,有的教师可聚焦不同的观察点做观察记录,有的教师辅助量化打分评价,有的教师负责描述性评价,有的教师负责对教学环节进行打点切片,有的教师负责师生互动时长占比分析等。
(5)选择观课方式
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基于课例的情境学习,可以提供多种观课方式。教师可以到现场听课,这是最传统的听课方式。此外,录播设备的安装,使得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依照事先确定的网址,借助电脑观看课堂教学直播听课。听课教师可以集中在一起听课,也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利用电脑进行独立听课。不仅有多个校区的教师可以进行直播观课,兄弟学校以及区域其他学校的教师也可以参与直播听课。再者,教师还可以选择教学录像的点播来进行观课。网络直播或者点播的不同观课方式,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方便教师随时开展基于课例的情境学习。
(6)剖析课例内容
执教教师的教学视频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相关的教案、PPT、活动单、信息化工具提取分析的教学数据等,都是教师分析教学成效的判断和依据。有了这些学习资源,教师就能够比较好地开展教学观察和诊断。由于每位教师关注的维度不同,观察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系统中通常会提供参考的课堂教学观察指标维度,如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结构环节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情况、教学效果、教学特色和教师素质等,当然,观察指标的维度和细化指标是可以由教研员或者活动组织者按需进行调整的,通过维度、视角、视角细分、描述、分数、描述的模板可以方便地进行编辑。
(7)交流观课所获
在课例观摩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们可以在反思交流区畅所欲言。一节课听下来,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想法,比如这节课哪些地方设计得好,哪个环节处理的很有教学艺术,哪个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等,好的方面可以学习借鉴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是自己以后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教师共同体之间通过评论的方式分享观课的收获,汇聚集体的智慧。
(8)总结学习所得
每位教师都有一本听评课记录本,记录每一次听评课活动的学习收获,包括自己听课评课的观察过程以及教师共同体内协作交流的分享,学习借鉴优秀的经验和做法、主动避免失误和问题,有的教师甚至构建了“听课—模拟上课—再反思”的课堂研究模式,通过一次次地听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差距,并通过探索不断缩小差距。课认真听了,动脑筋思考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在一次次的课例学习中螺旋上升。
回顾在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下开展基于课例的情境学习的实践探索,为参与学习的每一位教师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所有的教师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听课—评课—上课—再听课—再评课—再上课,如此循环往复,使得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不断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助于解决实际面临的教学问题,渐渐从“边缘性参与”走向“充分参与”,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很难表达出来。“参与”给情境教师提供了学习备课、上课等过程中难以说清楚的隐性知识的机会。
在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下开展基于课例的情境学习,为教师提供了最接近教师工作的情境,自然而然地有一种带入感,让教师的学习自然地发生。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与群体相互合作与互动的过程。活动知识只有在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才能灵活地应用,没有交流就没有学习。基于课例的情境学习围绕特定任务,给教师创设了交流的环境,以任务问题为中心,共同体内的每一位情境教师都是平等的,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一起来解决问题。宽松的、自由的交流氛围给了教师充分的参与权、尊重权,激发了学习热情,调动了积极性,更容易把他们潜在的智能挖掘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