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联主义理论及其在教师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实践

关联主义理论及其在教师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实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学习理论也应运而生,关联主义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而西蒙斯在他的著作《知晓知识》里,用了图1-10四象限图来说明关联主义的学习理论。图1-10学习和知识领域西蒙斯的关联主义比较典型的应用实践是关联主义MOOC。图1-11关联主义MOOC的一般结构关联主义对于当今的学习,包括教师的学习,需要不同的方法和个人能力。

关联主义理论及其在教师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实践

如今我们生活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呈现海量化、多变化、速衰化、复杂化的特点。人们既是知识被动的接收者,也是知识主动的创建者。学习内容也越来越呈现混沌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然而,人类的认知能力却并没有随之而增强。相对于知识的无限性来说,人们的时间与精力是极其有限的,这就会导致信息过载、认知负荷加重、理解不全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这使得人们在网络时代的学习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学习理论也应运而生,关联主义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

2004年,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对网络时代学习的学习行为机制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高度的抽象,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关联主义”(Connectivism)概念[34]。他认为传统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都认为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个体内部的事情,但都不能有效地提示学习的社会机制。如果说行为主义的学习隐喻是“强化”,认知主义是“习得”,建构主义是“建构”,那么,关联主义的学习隐喻是“连接”。

关联主义认为,学习不再是个体的内部活动,知识也不再以线性的模式获得,学习(被定义为动态的知识)不仅发生在学习者内部,还可存在于学习者自身之外的组织、社群数据库中,学习是一个连接专门节点或信息源的过程。作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在确切定义和解释人们是如何学习这方面,关联主义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形成网络(Network Forming)”[35],见图1-7。

图1-7 学习即网络的形成

该理论的核心包括节点(Node)、关系/连接(Connection)和网络(Network)。①节点是任何可以连接到其他实体的实体。无论是数据、信息、思想、行为,还是个人、组织、社会,都可以被看作是节点。而节点本身,相对于其他的实体而言,它是独立存在的[36]。②连接就是这些节点之间的关联。连接的建立是网络形成的必要条件,会受到动机(Motivation)、情感(Emotions)、暴露(Exposure)、模式(Pattern)、逻辑(Logic)、经验(Experience)等因素的影响。③网络就是由节点和连接组成。网络一旦建立,信息(知识)流就在网络中流动,把不同领域、不同节点连通起来。连接越强,信息(知识)流越快,网络的效率越高。而个人的知识网络与组织机构的知识网络相互作用,不断更新完善,如图1-8所示。

图1-8 关联主义视角下的学习网络的变动

西蒙斯认为知识可以描述,但知识无法定义。知识经历了从分类、层次描述到网络、生态的变革过程,从传统的静态的层次和结构到今天动态的网络和生态。我们原来所持有的知识观——静态的、有组织的和专家定义的知识正处于更加动态的、多元化观点并存的状态中。在网络时代,知识被众多的人创造、传播、挑战、修改、完善、更新、扬弃。因此,西蒙斯引入了一个知识流的概念,认为知识就像输油管中的石油,在网络中循环流动。管道(连接)比管道中的内容(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具体知识)更重要(见图1-9)。这与英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关于知识划分的著名言论相呼应。塞缪尔认为知识有两种:我们自身掌握的学科知识,或者我们知道在哪里能够找到有关信息的那部分知识。人类是通过一个具有偏见的、争议性的、错综复杂的、自我纠正的、预先假定的和夸张的网络得到知识。知识由不同类型组成:知道什么(Knowing About)、知道怎么做(Knowing to Do)、知道如何成为(Knowing to Be)、知道在哪里(Knowing Where)和知道怎样改变(Knowing to Transfor m)。

图1-9 管道比管道中的内容更重要(www.xing528.com)

西蒙斯总结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八个基本原理[37]:①学习与知识建立于各种观点之上;②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连接起来的过程;③学习可能存在于非人的工具设备中;④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当前知识的掌握更重要;⑤促进持续学习,需要培养与保持各种连接;⑥看出不同领域、理念与概念之间联系的能力至关重要;⑦流通(精确的、最新的知识)是所有关联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⑧决策本身是一种学习过程。

而西蒙斯在他的著作《知晓知识》(Knowing Knowledge)里,用了图1-10四象限图来说明关联主义的学习理论。他将知识分为传送性学习(Transmission Learning)、自现性学习(Emergence Learning)、摄取性学习(Acquisition Learning)、生成性学习(Accretion Learning)。这四个学习形式体现了学习者从被动到主动、从个体到协作再到网络的过程。

图1-10 学习和知识领域

西蒙斯的关联主义比较典型的应用实践是关联主义MOOC。除拥有大规模、开放、在线、免费等MOOC的基本特点外,关联主义MOOC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基于社交网媒的互动式学习、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注重学习通道的建立、学习者高度自主、学习具有自发性[38]。关联主义MOOC的一般结构如图1-11所示,主要包括学习者、课程网站、社交媒体、群组、RSS聚合工具、每日邮件、专家、协调员等要素。

图1-11 关联主义MOOC的一般结构

关联主义对于当今的学习,包括教师的学习,需要不同的方法和个人能力。教师不仅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能力,还需要具备智商与情商相结合的能力、应用能力或实践能力、关联能力、搜寻能力、分布式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兼容和整合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决策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应变能力、问题求解能力、迁移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可持续发展等高阶能力也是关联主义下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39]

作为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形成自己的学习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进行不同知识节点的连接。要学会通过社会网络和媒体手段构筑自己的知识生态圈,并且保持与这个网络的连接,这样才可以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专业发展。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构筑多维、开放的知识联结,编织社会知识网络。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连接网络的能力;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学习的促进者,更是学生缔结知识网络的促进者,教师要主动去加强他们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关系[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