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形
就地形而言,地球表面有海洋和陆地,陆地上有平地、丘陵和山地,它们对烟气的扩散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当烟流垂直于山脉的走向越过山脊时在迎风面上会发生下沉作用,使附近地区遭受污染,如日本的神户和大阪市背靠山地,又在背风面下滑,并产生涡流,这将使排放到高空的污染物,重新带回地面,加重该地区污染的危害。
地形对于大气污染的影响,还在于局部地区由于地形的热力作用,会改变近地面气温与风的分布规律而形成局地风。如下面介绍的海陆风和山谷风,最终影响到污染物的输送与扩散。
沿海地区出现的海陆风,是由于水陆交界处,地形的热力效应所造成的周期为24h的局部环流。海水的热容比陆地大,所以其温度的升降变化较陆地迟缓。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陆地增温较海洋快。这就使得陆地上空的气温比海水上部的气温高,空气密度小而上升,海面上的冷空气就过来补充,于是形成了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夜间,陆地又比水体降温快,故水面上的气温又高于陆地上的气温,风便从陆地吹向海洋,这时形成的环流称作陆风,如图3.8所示。
图3.8 海风和陆风
从图3.8中还可以发现,当陆面出现海风时,高空则是陆风;而当地出现陆风时,高空出现海风,从而形成铅直的闭合环流,即海陆风。
在内陆湖泊、江河的水陆交界处,均会出现类似的闭合环流,但其活动范国较小。
海陆风对沿海地区的大气污染影响很大。如果工厂建在海滨,污染物会在白天随海风进入内地,造成污染。若排放的污染物被卷入环流之内,去而复返,迟迟不能扩散而使该地区的空气污染加重。
图3.9所表示的,是地形热力作用引起的另外一种局地风;山风和谷风,通称为山谷风。(www.xing528.com)
在山区经常出现山谷风。白天,太阳首先照射到较高的山坡,山坡温度增高,而使其上部的空气比山谷中部同一高度上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故山坡上空的空气上升,谷底的冷空气就沿山坡上升来补充,这便是谷风。夜间,情况正好相反,山坡冷却得比较快,山坡上的空气要比山谷中部同一高度上的空气的温度低。因此,冷空气便由山顶顺坡向谷底流动,形成山风。山风出现时,因为冷空气沉于谷底,上部是由山谷中部原来的暖空气下降来补充,所以常伴随有逆温层的出现。大气呈稳定状态,污染物难以扩散稀释。同样如果污染物卷入环流中,也会长时间地滞留在山谷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图3.9 山谷风示意图
(二)地物
地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城市中有许多高大而密集的建筑物,地面粗糙度大,阻碍了气流的运动,使风速减小,而不利于烟气的扩散。烟囱里排出的烟气在超过这些高大建筑物时,会产生涡旋。结果,建筑物背风一侧的污染物的浓度明显地高于迎风的一侧。如果烟囱低于建筑物,排出来的污染物很容易卷入涡流之中,造成局部地区污染。
如果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与乡村比较,对烟气运行扩散来说,“热岛效应”和“城市风”的影响较为突出。
城市的“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工业密集,人口集中,大量消耗燃料,城市本身成为一个重要的热源。同时建筑物有较高的热容量,能吸收较多的热量。另外,城市水汽蒸发较少,又减少了热量消耗。据估计,在中纬度城市,由于燃烧而增加的热量为太阳供应边界层热量的两倍。因此城市的温度比乡村高,年平均温差为0.5~1.5℃。这样相对周围温度较低的农村,城市好像一个“热岛”。
“热岛”现象是城市最主要的气象特征之一。它对污染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热岛”效应可以使得城市夜间的辐射逆温减弱或者消失,近地面温度层结呈中性,有时甚至出现不稳定状态,污染物易于扩散。而另一方面,城市温度高,热气流不断上升,形成一个低压区,郊区冷空气向市内侵入,构成环流,即形成所谓的“城市风”,城市风的形成和大小,与盛行风和城乡间温差关系很大。静风时,城市风非常明显;有风时,只在城市背风部分出现城市风。由于夜晚城乡温差远比白天大,夜间风成涌泉式从乡村吹来,风速可达2m/s。如果工业区建在城市周围的郊区,工业区排出的大量污染物可能随城市风涌向市中心,市中心污染物的浓度反而比工业区高得多。
城市内建筑物的屋顶和街道受热不均匀,又会形成“街道风”。白天东西向街道,屋顶受热最强,热空气从屋顶上升,街道冷空气随之补充,构成环流。南北向街道中午受热,形成对流。夜间屋顶急剧冷却,冷空气下沉,促使街道内的热空气上升。构成了与白天相反的环流,下沉气流形成涡流。因此,不同走向的街道,同一街道的迎风面和背风面,污染物的浓度都不一样。这种“街道风”对汽车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影响最为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