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局构建
通过对国土开发模式的分析探讨,对不同功能下的黄河三角洲国土开发空间格局进行情景模拟,最佳情景下的黄河三角洲将按三个层面依次展开:
以山地、丘陵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组成的生态屏障,以沿海湿地生态保护区和横贯东西的黄河自然生态带为界,将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进行划分。
在东营城镇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东营都市区,形成组团式、网络化的复合型城镇密集区,使之成为全省的交通、产业和人口集聚网络中心,进一步增强全省核心增长极的区域影响力、核心竞争力,以及东营市作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的地位。依托高度发达、联系便捷的快速交通体系,强化以都市区为中心、面向全省及省域周边地区的放射型发展轴,加强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周边省区的联系。把滨州建设成为区域副中心城市,立足工业以及旅游优势,与东营都市区共同打造黄河三角洲功能复合中心,促进黄河三角洲双中心结构的形成。
围绕东营都市区,依托现代交通体系,尤其是现代(高铁、高速公路)交通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两横两纵”的空间结构。
第三层面:不同功能区块的合理配置和互动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构建黄河三角洲平原农业生产区块等农业发展区块,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
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构建莱州、邹平山地生态涵养区块、沿海湿地生态涵养区块,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强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等主体功能,构筑区域生态网络。
板块之间按照国土开发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实现联动发展。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区为中心,实施总体带动战略,实现黄河三角洲人口和经济在国土空间合理分布。
(二)产业空间布局思路
1.产业布局的空间基础
黄河三角洲作为最具开发潜力的经济区之一,具有发达的交通网,在荣乌、滨博等省级的战略通道上集聚了黄河三角洲的主要城镇和加工工业,也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地带,依托主干交通网构成了黄河三角洲城镇和产业分布的基本骨架。
从黄河三角洲产业分布的地理空间背景总结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一是产业布局离不开资源基础,必须根据地域差别分区分类进行研究;二是产业布局的交通依赖,交通条件直接关系到产业的集聚程度;三是产业与城镇布局的空间复合。
2.产业、城镇、交通空间复合
产业与城镇、交通在空间上高度复合,越是高等级的交通通道,城市等级越高,产业越发达,这是黄河三角洲产业布局在宏观上的最基本特征和先天禀赋,也是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的核心优势。(www.xing528.com)
在产业布局规划中,必须继承和利用这一特征和优势,以产业城镇复合轴带为依托,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基础设施提升三方面互动,对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产业区与城镇互动与融合
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等现代产业区建设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
现代产业区是现代产业升级的产物,对比传统的工业园区或开发区,更加强调结构合理、配套完整、集群发展,体现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组合、不同产业的继承和延伸,生产与销售、服务、职工生活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现代产业区不仅是城镇空间的一部分,也是城镇职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产城一体的产业布局
1.产业轴带
依托城镇和交通通道,重点发展沿海产业带和三角洲中部产业带,引导生产要素向轴带地区集聚,优化城镇、产业空间布局。
(1)重点建设沿海产业带 沿海产业带是黄河三角洲工业走廊,向西北与东南延伸,是黄河三角洲资源汇集的主要通道。沿海产业带西段多属平原区,北段东营等地大多为黄泛区,土地盐渍化严重,农田种植较小,宜于集中连片发展工业。区域内工业发展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在基础设施、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此区域拥有石油化工、盐化工、石材基地、金属矿产基地以及水产养殖基地,具有率先推动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的良好条件。建设沿海产业带,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投资效益,实现资源配置的集约化和高效化,而且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促进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快发展中部产业带 中部产业带以滨博高速公路、205国道以及各省道网络为依托,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串联了无棣、滨城、博兴、寿光等4个区。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该产业发展带规划以轻纺、高新技术、食品产业为主,重点布局电子电器、生物医药、新材料、化纤纺织、电力装备、超硬材料、食品、造纸、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规划建设高新技术、食品、造纸、化纤纺织等产业基地和一批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形成纵贯黄河三角洲南北、呼应“京津唐”和“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密集区。
2.产业集聚区
构建黄河三角洲产业集聚区体系。紧密结合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布局,依托中心城市、县城和个别产业基础较好的小城镇,来规划布局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等三大体系的有效载体,是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战略支撑点。通过产业集聚发展,能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创造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创造和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有利于以产带城,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造条件;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
3.专业产业园区
依托中心镇,积极建设专业产业园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专业产业园区以其明确的产业培植为目标,易于形成对某一产业项目的聚集和扩张,是“主题招商”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有利于对某一产业进行专题研究,深入了解该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规模、主要研发机构、技术开发能力,产业发展趋势和投资动向,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和招商策略。同类企业聚集,便于使其信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企业获得较快发展。园区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培植某产业,对潜力大的产业进行重点培植,形成特色产业。
专业产业园区特别有助于对高新技术领域的专业产业进行培植。在专业园区内,根据不同产业特征,制订不同的专业技术政策,采取特殊的措施,营造适应该产业发展的环境,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扶持、管理和服务,以实现其超常规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