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评价结构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的目标与要求,根据土地资源的构成及内涵,设计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土地生产承载力评价、生活空间承载力评价、经济承载力评价、生态承载力评价。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涉及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和资源等各个方面,包含众多因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体现着不同尺度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方面的流动联系以及协调发展关系。为了清晰明了地表达这一复杂的多维矢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物理意义必须明确,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的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方法为依据,量度单位统一采用国际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此项综合评价才具有科学实际意义。

2.可行性原则

土地承载力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有极强可操作性的切入点,这就要求其指标选取、计算与合成、数据资料的获取以及体系结构的建立必须做到内涵明确,可量化、合理性、易取性、实用性,减少类似制度与管理等主观成分的干扰,具有可操作性。

3.综合性原则

土地承载力的提高是各系统长期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单一的经济观点(主要是粮食生产)转变为土地—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观点。因此,在指标筛选过程中尽量选取带有共性的代表性指标。选取的指标要能综合反映影响区域土地承载力提高的各种因素,同时尽量用处理后的组合指标,而较少用单一指标,使反映的问题更深刻也更具有实际意义,如水土资源是否协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状况、经济系统是否高效等。

4.动态性原则

土地承载力在时空上是变化的,具有动态特征。因而,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出变化的水平状况,更应揭示出其动态特征和发展的趋势与潜力,这就要求在评价指标筛选过程中合理选择一些具有动态特征的量化指标,如土地面积增长率。

5.层次性原则

土地资源系统巨大而又复杂,所反映的问题往往带有区域整体性特征,使得评价体系也十分复杂。因此,该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二)评价结构(www.xing528.com)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的目标与要求,根据土地资源的构成及内涵,设计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土地生产承载力评价、生活空间承载力评价、经济承载力评价、生态承载力评价。最后,进行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1.土地生产承载力评价

土地生产承载力包括土地生产承载力现状评价和土地生产承载力预测。土地生产承载力现状评价是指在自然边界条件下(以行政区划图为基础)得到现状年农用地上可以生产的最大资源量。土地生产承载力预测是根据现实生产力和生产潜力进行未来年份的预测。

2.生活空间承载力评价

生活空间承载力分为农村和城市生活空间承载力,将研究区实际值与理想值或全省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得到。

3.生态承载力评价

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环境条件下,保持生态性能稳定和趋于良好所需的生态用地限度,通常可用森林和城市绿地面积等代表。

4.经济承载力评价

经济承载力表达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和城市区位条件下,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产出能力,它从土地资源角度反映了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增值潜力,通常用单位用地经济效益等指标表示,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

5.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是对上述三个方面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通过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可以全面认识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全貌,反映土地资源系统与人口系统、农业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为促进区域土地、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准确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