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分析

科学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分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在新媒体时代,便捷的媒介平台,使得科学传播的传播者打破了传统的科学家和政府权威人士独占的局面,任何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成为科学信息的再次传播者,同时也是科学的接收者,科学的传受者实现了二元统一,难以区分。因而对于新传媒素养的提升,以便更好地接受新时代的科学新知识,成了科学传播的发展瓶颈,需要传播者和受众经过学习和实践得到改善和提升。

科学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分析

1.科学传受者的消解融合

新媒体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在传统媒体时代,充当科学传播者的人群主要是科研机构的学者、科学家、媒体的从业人员、记者编辑,以及政府部门的权威人士,对科学信息的报道和发布也是严谨的和遵循一定的规则和传播准则。充当科学传播受众的是普通的大众和百姓,而且科学传播经常被看作是一种上令下达的过程,带有一定的距离感和权威性;同时为了保证传播模式的优化,建立了中国科学的社会建制化。中国的科学建制化从一开始就依靠国家的支持,把国内优秀的人才集中起来成为科学研究实体。中国的科学建制化对于在艰苦条件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研成果的取得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科学传播来说,这种科学的建制化又拉大了普通民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在以往的科学传播中,科学共同体与大众媒体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群体,他们之间缺乏沟通和相互信任造成的隔阂严重影响了科学传播的效率。所以,另一方面建制化也加深了科学家与大众的知识鸿沟,科学知识显得更为神秘莫测,也是普通的大众难以理解和企及的,已经逐渐地不适应了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因为在新媒体时代,便捷的媒介平台,使得科学传播的传播者打破了传统的科学家和政府权威人士独占的局面,任何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成为科学信息的再次传播者,同时也是科学的接收者,科学的传受者实现了二元统一,难以区分。科学信息基本上是从传播者1—接受者1—传播者2—接受者2—传播者3……这样一种循环的接力赛式地传播开去。这样新的信息和反馈的信息,都会融汇到一起进入传播系统当中。

2.科学传播把关人的弱化

新媒体,引起的是一种“交互网络思维”,在这种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传播是对科学信息由中央核流向边陲地带,由知识拥有者向被传者的单向、专制传统传播方式的超越。这种“去中心化”的新的传播思维和传播方式,多方的传播消息来源和意见的表达,使媒介的“把关人”逐渐地弱化,并逐渐处于“失语”状态,同时也影响着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

在传统媒介时代,不同的媒介有严格的把关人来把关科学传播和进行议程设置:报纸由记者、编辑和总编进行层层把关;广播由负责编辑把关,电视也有节目负责人的把关,并且都是由本媒介专业的人士进行把关,是及时的和强势的。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媒介的把关人,一方面是由于海量信息的反馈和传播,会造成把关不及时,另一方面,担任网络把关人的“人”可能不是传统的政府机构、科学共同体或者是科学家本身,而是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对网络科学传播的把关程度会有一定的弱化。

原本,传统媒介可以通过将各种议题设置成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但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普及,各种媒体多样性的冲击,加之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这种显著性就变得不再明显,媒介的主导能力逐渐下降,同时,这也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所面对的必然结果之一。(www.xing528.com)

所以,科学知识和科学信息,在这样一个传播环境中,要面对更多的“伪科学”“假科学”的混迹于此的声音的威胁,对于真正地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来说是个新的考验。

3.两者新传媒素养要求的提高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传媒,离不开传媒构建的拟态社会。面对传媒世界,我们需要学会利用一种语言来解读传媒,辨别是非,这种语言就是“传媒素养”。传媒素养的高低,制约了我们对传媒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尤其是对于科学知识的解读。美国著名的媒介素养教育家詹姆斯·波特将传媒素养定义为:当我们置身于媒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所遇到的信息时主动采用的一种方法,我们通过知识结构来构建我们的方法。而要构建知识结构则需要工具和原始材料,工具是我们的技巧,原始材料是来自媒介和现实世界的信息。主动采用指我们不但知晓信息,而且还会不断与信息交流互动。[1]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科学信息的传播质量较高,人们对传媒的依赖性也还没有如此的强烈,因而对受众的传媒素养要求不是很高。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应用,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传媒素养的具体要求已经重新上升到一个高度,并且有别于传统的媒介素养,我们将其归纳为“新传媒素养”。

新传媒素养离不开对传媒的一般认识,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包容了传统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的借鉴、整合和发展,因此对新媒体素养的内涵可以从对媒体的认识、利用和参与三方面来把握。从对新媒体的认识来看,新媒体具有“多、快、好、便”的特点,新媒体大大改变人们的认知、交往方式,改变社会的信息传播交流方式,以及相应的人际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新媒体也大大地开拓了个人的传播交流空间,产生了飞跃性的延伸。从对新媒体的利用和参与角度来看,人们对于传统媒体的参与机会并不多,但是对于新媒体的参与和利用的机会大大加大而且非常普遍,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传播者。因而,人们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同时,要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信息知识和媒介传播的知识。能够做到熟练地从媒介获取和发布信息,能够辨别媒介信息的真伪和趋利避害,有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

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人们对新媒体的认识和应用并没有完全达到应有的熟练度,对新媒体自身的辨别和利用还没有完全的轻车熟路,对于通过新媒介传递的科学信息来说更是一个难上加难的理解。因而对于新传媒素养的提升,以便更好地接受新时代的科学新知识,成了科学传播的发展瓶颈,需要传播者和受众经过学习和实践得到改善和提升。

[1]参见[美]詹姆斯·波特:《媒介素养》,李德刚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