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新闻
第一,公民新闻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公民新闻”这个词语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得以诞生。它在早期有多种称号,譬如“公众新闻”“市民新闻”与“参与式新闻”。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般是指业余新闻工作者通过大众媒介等手段从新闻消息的获取到最后的发布,不假手于专业记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上传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扮演了公民记者的角色,上传发布的信息内容便是公民新闻。
通过对比分析用户制作内容与公民新闻的相关概念、特点以及用户制作内容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深化与应用,我们可以发现用户制作内容与公民新闻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因为用户制作内容的诞生赋予公众制作生产信息的权利,公民新闻的主体得以实现,且发布在大众媒介上越来越多的用户制作内容被用作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线索、新闻片段或新闻背景等,自媒体发布的信息才会被媒体挑选出来,才有了“新闻属性”的可能。不管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我们都不难发现用户制作内容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给公民新闻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故而,公民新闻是用户制作内容在新闻领域新闻生产的类型之一。
第二,公民新闻的早期发展。公民新闻最早的应用是在2002年韩国的大型网络报上,其口号是“每个公民都是记者”,颠覆了传统新闻模式。它接收来自广大公众由所见所闻编辑的信息内容,且拥有在册的“公民记者”数量已有几万名,范围十分广泛。
第三,公民新闻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公民新闻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相对于传统新闻记者的“迟到”或“缺席”,在现场的“公民记者”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实时报道。而传统主流媒体只能以此为新闻线索进行后续事件的跟踪报道,或者通过关注公民新闻来进一步挖掘潜在的热点事件,公民新闻能够弥补传统报道不在场的缺憾,两者可以优势互补。不但如此,公民新闻的发展开始逐渐引领传统媒体的新闻议题,一改以往“媒体报道什么内容,用户便关注什么内容”为现在的以“受众的注意力”为设置重点,成为各媒体竞争的主要目标。此外,“记者”的内涵也被公民新闻极大地扩展了,公民对热点新闻事件的关注有效实施了社会监督机制,自媒体的舆论监督的责任意识越来越强烈,主动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当中,促使政府工作更加趋向民主化与透明化。
2.众包新闻
第一,众包新闻的概念。实际上,众包新闻是随着公民新闻的发展出现了一定不可调和的矛盾后出现的。众包之所以能够从商业领域转战发展到新闻生产领域,也是源于“公民新闻”。公民新闻集自由与无组织化特点为一身,这种特性促使鱼龙混杂的信息在各种网络空间聚集,也较易诱发谣言的滋生。而众包新闻以具有一定组织性的面目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中庸地调和了公民新闻自身存在的矛盾。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众包新闻,使得用户参与新闻报道的发布和新闻热点的评论,都呈现出较好的秩序,极大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互联网的存在,吸引聚合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以社群或社区的方式自由参与信息生产传播,这也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即众包新闻的生产模式正式诞生了。
“众包新闻”中的众包源自经济学领域,最早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聚集广大用户群体的力量来实现商业生产的一种新兴模式。在《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一书中将“众包”划分为四种基本的应用类型:“集体智能,大众创造,大众投票以及众筹,我们发现其中众筹就是众包的一种具体应用。”[2]在新闻传播领域,众包新闻是新闻机构与用户的相互合作,用户通过网络提供给新闻机构自己的素材、资金等相关帮助,从而完成新闻报道的新闻生产模式。而实际上根据用户贡献性质与是否有资金参与的情形,众包新闻包括“众包内容”和“众筹新闻”两种,而普遍意义上的众包新闻就是信息整合的众包内容,而资金整合则属于众筹新闻。
用户制作内容下的众包新闻生产形态,在一个公开的网络渠道平台上,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主动参与进来为最终新闻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仅提供相关信息,而且会把信息进行加工聚合使之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众包网站的“用户注册”“公约条款”“会员等级”“特殊奖项”以及相关的编辑把关把用户的自由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用户提供的信息绝大部分是理性与克制可信的。在用户制作内容模式作用的巨大影响下,互联网的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人们普遍推崇自媒体人的U盘化生存方式,自身就是一个移动的电子信息知识库,有着较强的合作分享能力,这种人才恰恰就是众包新闻所极为需要的,众包模式进行下的新闻生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共产”。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10万名美国市民完成了网上注册,成为市民记者。美国有线新闻网现在从世界范围内收到的新闻报告通常都超过30万份,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月会增加1万多份。美国有线新闻网最为简单省力的做法就是从中选出高质量的用户内容进行电视播报。这无疑就体现了众包新闻模式的巨大魅力。
第二,众包新闻的早期发展。其实,众包早期就在商业领域得到很好的落地与发展,阿里巴巴、宝洁、微软等国际企业就懂得借助群体的力量降低研发、宣传等成本从而实现赢利。而新闻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知识生产,有其特定的属性。众包新闻的生产模式最早的尝试时期是在2005年初期,当时用户制作内容的概念也才被提出。早期大部分新闻众包网站基本上都是先从一个小栏目、小板块试水,然后才逐步走向独立。(www.xing528.com)
众包新闻的应用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分工合作式。受众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众包平台提供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相关媒体解决问题。二是故事分享式。与分工合作的方式相比,故事分享式比较情感与日常化,没有突发事件要求公众分工合作的迫切,用户可以根据众包主题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分享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的故事。
第三,众包新闻在调查性报道中的应用。众包新闻在新闻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能够弥补传统媒体在突发性报道中不及时的缺陷,还能打破公民新闻在调查性报道中遇到的尴尬境地。众包新闻模式的应用之所以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得益于广大受众群体较为明确的组织安排与细致的分工。众包新闻在调查性事件方面能够完美地实现自身的魅力与价值,这也因此为原本大多冷清的众包网站带来了相当大的人气与支持。在新媒体时代,传受双方逐渐融为一体,生产与消费融合的趋势也越加明显,传统壁垒分明的孤立的新闻生产方式逐渐被集体协作众包的社会性的生产方式所取代。
3.众筹新闻
第一,众筹新闻的概念。通过上文对用户制作内容、公民新闻以及众包新闻相关概念的论述可知,众筹新闻是属于众包新闻的一种,当然也是公民新闻的延伸与发展。众包与众筹两者的区别在于,在众筹新闻中,用户的地位上升到了决定新闻报道选题的出资人。而众包新闻中,没有资金的参与,用户作为内容与智慧的贡献者与参与者积极投入到整个新闻的生产过程当中。
“众筹”的概念源于“众包”,是众包的一种具体应用类型。“众筹新闻”,又可以称为新闻众筹,“指广泛意义上的自媒体人,在众筹平台上宣告相关新闻调查项目主题,以及所需要的项目资金,并向社会大众公开筹集,从而完成特定的新闻报道”。具体来说就是,具有一定能力的记者或者自媒体人当然包括草根记者,通过众筹新闻网站平台,公开项目主题、计划、实施步骤,以及所需要的项目资金、筹款期限,在预期时间内以资金是否到位来决定是否执行项目方案。筹资成功则以相关优先的新闻作品阅读权或者其他优惠方式来回报资助人。筹资失败则将资金原数返还出资人。
第二,众筹新闻的早期发展。众筹新闻发展的先驱是2008年美国的大卫·科恩创建的众筹新闻平台Spot.us,它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众筹新闻平台之一,也是众筹新闻诞生的具体标志。其曾与“旧金山公关新闻”联合,对旧金山金银岛酒店的重建工作进行过较为深度的调查报道,后来这篇成功的深度调查报道为众筹平台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与关注度。在此之后,这种影响力一时间冲击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第三,众筹新闻的个性化定制应用。我国大陆地区出现新闻众筹是新闻众筹板块的成功建立,时间为2013年11月29日。之后,业界记者与主流媒体也纷纷开始对其投入精力。占据“中国报业500强席位”的《南方都市报》在2015年也积极推出创办“新闻众筹”版面的重大举措,鼓励普通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的过程当中。
第四,众筹新闻定制化的意义。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发展,其意义之一是集成大数据时代,而海量信息的易得性与用户信息的精准性使得新闻生产逐渐走向定制化。众筹新闻的发展,也逐渐成为新闻内容定制的代表,受众通过出资多少情况来决定新闻选题的成与败,从而定制了新闻的报道主题与相关报道内容。众筹新闻,这种具有社会化意味的新闻生产方式使新闻在生产过程中的定制意味越来越浓厚。受众开始出现的小众化信息需求,催生了新的新闻生产与消费模式,庞大的受众长尾市场的新闻需求也开始受到重视,新闻业逐渐呈现出服务业的特征。同时,新闻内容力量开始重构,民间舆论开始与官方舆论一起影响新闻事件的走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