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前后,电影音乐率先出现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故事片《小花》插曲《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庐山恋》插曲《啊,故乡》、《恋歌》、《飞向远方的故乡》,《甜蜜的事业》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小街》插曲《妈妈留给我一首歌》等。特别是电影《小花》的主题歌和《甜蜜的事业》插曲,结构简明,曲调很接近口语化,抒情而别致,加上采用了电声伴奏,使电影中特定场景的设计别具一格,新颖独特,因此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些电影的音乐对当时在中国出现的“流行歌曲”实际上给予了很大的策应和支持,并对后来的电影音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电影音乐也曾出现了过重、过多、过响及歌曲滥用的偏向。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偏向得到了扭转,出现了一批取得了相当艺术成就的作品。如故事片《城南旧事》(吕其明曲)、《人到中年》(吴大明曲)、《骆驼祥子》(瞿希贤曲)、《天云山传奇》(葛炎曲)、《逆光》(张宏曲)、《西安事变》(李耀东曲)、《海囚》(黎英海曲)、《知音》(王酩曲)、《都市里的村庄》(徐景新曲)、《青春祭》(瞿小松、刘索拉曲)、《芙蓉镇》(葛炎曲)、《红高粱》(赵季平曲)、《庭院深深》(杨予曲)、《开国大典》(施万春曲)、《老井》(许友友曲)、《原野》(杜鸣心曲)等;美术片《三个和尚》(金复载曲);纪录片《鸽子》《潜海姑娘》(均为王立平曲)等。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电影插曲,如《啊,故乡》(《庐山恋》)、《牡丹之歌》(《红牡丹》)、《我爱你,中国》(《海外赤子》)、《心中的玫瑰》(《泪痕》)、《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黑三角》)、《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神圣使命》)、《迎宾曲》(《客从何来》)、《雁南飞》(《归心似箭》)、《满山红叶似彩霞》(《等到满山红叶时》)、《牧羊曲》(《少林寺》)、《为人作嫁几时休》(《梅花巾》)、《小鸟小鸟》(《苗苗》)、《双脚踏上幸福路》(《咱们的牛百岁》)、《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小街》)、《妹妹曲》(《红高粱》)、《马背摇篮》(《啊,摇篮》)、《小小无锡景》(《二泉映月》)、《天山路弯又弯》(《天山行》)、《大海啊,故乡》(《大海的呼唤》)、《飞吧,足球》(《飞吧,足球》)、《花溪水》(《柳暗花明》)、《驼铃》(《戴手铐的旅客》)、《歌唱大别山》(《挺进中原》)、《祖国之爱》(《元帅与士兵》)、《女儿歌》(《黄土地》)等。(www.xing528.com)
如果把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电影、电视音乐分作两个阶段的话,前一阶段的电影音乐(特别是其主题歌和插曲)进展较快,从宏观上来看所取得的成绩也较大;后一阶段则是电视音乐大显身手的世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