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专业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歌剧院、歌舞剧院、歌舞团、戏曲剧团、杂技团等在中央和地方各个省市组建起来;解放军总部和各兵种也都设立了文工团和相应的音乐、歌舞、歌剧等专业建制。
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音乐家、歌唱家,如喻宜萱、黄友葵、郎毓秀、陆春龄、赵松庭、冯子存等。
▲喻宜萱
喻宜萱,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江西萍乡人。1929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声乐,毕业后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音乐系任教。1935年她赴美国入康奈尔大学文学院音乐系学习声乐,回国后从事声乐教学和演唱活动。她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兼声乐系主任。
喻宜萱擅长演唱西洋歌剧和中外艺术歌曲,尤其重视中国声乐作品。她长期从事声乐教学,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如黎信昌、李双江等。她还编选、配译了十几种声乐教材,如《中国歌曲·独唱曲集》、《声乐教材·中国歌曲》、《西洋歌剧咏叹调选曲》等,他曾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并撰写了多篇声乐研究论文和自传《我与音乐》。
黄友葵,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湖南湘潭人。她自幼学习音乐,1930年赴美国入亨廷顿大学主修声乐,193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回国。1939年在昆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声乐教授,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任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她任教于南京大学艺术系、南京艺术学院。
黄友葵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从事声乐演唱,曾在上海、南京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在歌剧《柳娘》、《茶花女》、《蝴蝶夫人》中任女主角,擅长演唱中外艺术歌曲。她从事声乐教学50年,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如张权、魏启贤等。
郎毓秀,中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浙江杭州人。自幼学习钢琴,1934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同时从事电影录音和演唱活动。1937年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主修声乐。1941年毕业回国,从事演唱与教学。1946年她赴美国进修声乐,1948年回国。她先后在成都华西大学音乐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任教,1957年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
▲黄友葵(www.xing528.com)
郎毓秀擅长演唱西洋歌剧和艺术歌曲,并对中国民族传统唱法有深入研究。她演唱的代表曲目有《玫瑰三愿》、《绣荷包》、《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外国歌曲《春之声》、《阿里路亚》等。她曾翻译《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伊丽莎白·舒曼的教学》等,编译《西洋艺术歌曲二十首》。
陆春龄,笛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上海人。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童年学吹笛子,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名专业的音乐演奏家。1976年至今他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
他演奏的作品,音色淳厚圆润、纯净甜美,表演细腻,气息控制功力尤深,并能自如地运用颤音、震音、历音、打音等润饰曲调。多年来,他除了演奏外,整理的笛子曲有《鹧鸪飞》、《欢乐歌》、《小放牛》、《中花六板》等,他创作的笛子曲目有《今昔》《喜报》《江南春》《工地一课》《练兵场上》等。经他整理创作的乐曲,都已成为笛子的保留曲目,并已出版发行。
赵松庭,笛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原名赵鹤初,浙江东阳人。他曾任浙江艺术学校名誉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他发明了吹笛循环换气法,创作了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等著作,是我国第一位成功研制排笛、骨笛和铜管双笛的竹笛大师。
冯子存,笛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绰号“吹破天”,是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河北原县人。他童年学吹笛子。13岁开始参加民间音乐演奏活动,1953年进入中央歌舞团,成为专业演奏家,后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
他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将竹笛独奏形式搬上舞台的艺术家。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他独特的演奏风格:气息饱满坚实,音色高亢明亮,唇、舌、指法丰富多变,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严谨朴实的艺术风格。其代表作品有《喜相逢》、《放风筝》、《五梆子》、《黄莺亮翅》、《挂红灯》、《万年红》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