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十分繁荣,出现了《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一批优秀作品。
《鱼美人》,北京舞蹈学校编导班编导,吴祖强、杜鸣心作曲,1959年首演。该剧通过对神话故事的描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其音乐在灵活吸收民间音调的基础上,运用了交响化的发展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舞剧人物形象,使全剧的音乐在各段舞蹈中具有特性,如鱼美人的主题情深柔美,猎人的主题则刚劲明朗,人参老人的主题淳朴诙谐,山妖的主题则凶悍可憎。这些主题在全剧中相互贯穿,同时又具有戏剧性。是五六十年代在保持和发展民族音乐、借鉴外国音乐的创作经验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的一部舞剧音乐。
▲李承祥
《红色娘子军》,李承祥、蒋祖慧等编导,吴祖强、杜鸣心作曲,1964年首演。该剧以革命历史为题材,其音乐对塑造剧中主人公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衬托和补充作用。《娘子军连歌》的主题歌在舞剧中可以说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剧中为主要人物设计的音乐主题也很有个性,如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了强烈的反抗精神;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舞剧中还有许多不同色彩的音乐和舞蹈段落也都很有特点,如《五寸钢刀舞》、《黎族舞》、《快乐的女战士》等色彩强烈,独具个性。(www.xing528.com)
《白毛女》,上海芭蕾舞学校集体编导,瞿维、严金萱作曲,1964年首演。其剧情与剧中的部分音乐与同名歌剧基本相同,但在对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方面,该剧有很大的创新。特别是在剧中所加进的大篇幅伴唱,对全剧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舞剧中将《我要活》、《太阳出来了》等插曲进行了发展改编,同时又创作了《序歌》、《与风雪搏斗》、《盼东方出红日》、《百万工农齐奋起》、《大红枣儿甜又香》、《相认》等独唱、齐唱和合唱等。这些创作大量吸收了我国华北地区的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等音乐为素材,乐队也采用了西洋乐器和中国乐器相结合的形式,使全剧的音乐创作更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在充分运用芭蕾形式特长,同时把芭蕾技巧与中国的古典、民间舞蹈技巧有机结合,在音乐创作、演奏等方面所作出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芭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两部芭蕾舞剧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被“四人帮”利用,曾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的文艺创作思想起到了禁锢作用。尽管如此,这两部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集中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作曲家们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我国舞剧音乐历史上的成就还是应占主要地位。《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是把中国芭蕾舞剧推向最高峰的两部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