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堂乐歌时期代表性音乐家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态。他于两年后回国于原校任教,并兼其他学校乐歌课。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教育启蒙者之一,创作编配了大量学堂乐歌。他在日期间主编《音乐小杂志》,这是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他于1901年赴日留学,获早稻田大学政法学士,曾与沈心工等创办“音乐讲习会”,开展有关中国新音乐的活动。在音乐理论方面,他在《乐典教科书》中提出了“为中国造一新音乐”的观点。
1.沈心工
沈心工,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原名沈庆鸿,号叔逵。上海人。1901年,他任南洋公学附小教师,后赴日留学。期间他曾与曾志忞等创办“音乐讲习会”,开展有关中国新音乐的活动。他于两年后回国于原校任教,并兼其他学校乐歌课。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教育启蒙者之一,创作编配了大量学堂乐歌。另外,他所编《学校唱歌集》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唱歌教材。辛亥革命后,他编写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等,1937年,他的作品《心工唱歌集》出版。
▲李叔同
2.李叔同(www.xing528.com)
李叔同,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5年起在日本学习西洋绘画、音乐,曾与日本留学生创立艺术团体“春柳社”,从事话剧活动。他在日期间主编《音乐小杂志》,这是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
1910年李叔同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音乐、绘画教师。1918年李叔同出家,法名演音、弘一。
3.曾志态
曾至态,中国音乐理论家,上海人。他于1901年赴日留学,获早稻田大学政法学士,曾与沈心工等创办“音乐讲习会”,开展有关中国新音乐的活动。他于1903年入东京音乐学校,期间撰写多篇音乐论文,编撰《教育唱歌集》、《乐典教科书》等多种教材。回国后,他创办上海贫儿院,在“音乐部”组建了一个40人的管弦乐队。辛亥革命后,他去北京创办“中西音乐会”,改良京剧,在伴奏中引进西洋乐器。在音乐理论方面,他在《乐典教科书》中提出了“为中国造一新音乐”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