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堂乐歌: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学堂乐歌: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堂乐歌产生的基础是中国早期新型音乐教育的发展。至此,学堂乐歌开始蓬勃发展,为后来新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堂乐歌基本上以简谱或五线谱记谱,以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为主。学堂乐歌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奉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系统接触西方音乐基本理论和技能,这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学堂乐歌: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学堂乐歌即中国清代末期、民国初年在新式学堂所设乐歌课中教唱的歌曲。学堂乐歌产生的基础是中国早期新型音乐教育的发展。

最早的音乐教育是教会学校中开设的“琴科”。另外,洋务派官僚和维新倾向的知识分子创办的新式学堂中也开设音乐课,如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中聘请日本教习开设的音乐课;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中列入西学课程的音乐课等。

1904年在《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的前提下,以乐歌为主的新制音乐教育才首先在师范学校和蒙养院中逐步落实。1907年,音乐教育又逐步向一般的中小学推广,1912年后,音乐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普通学校及师范学校的学制。

至此,学堂乐歌开始蓬勃发展,为后来新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康有为

在当时,开设学堂乐歌主要是为了唤起民众(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也包括新军士兵)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是:

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代表作品有《何日醒》、《军歌》、《中国男儿》等。

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代表作品有《革命军》、《光复纪念》等。

3.配合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如《出军》、《从军歌》等。

4.呼吁妇女解放、倡导男女平等,如《勉女权》、《缠足苦》等。(www.xing528.com)

5.鼓吹学习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如《格致》、《地球》、《文明婚》等。

6.对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如《勉学》、《春游》等。

7.此外,还有少数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内容的学堂乐歌,如《演孔歌》、《忠君》等。

学堂乐歌基本上以简谱五线谱记谱,以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为主。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部分选用日本和欧美的通俗歌曲的曲调加以填词而成,少数曲调由中国作曲家作曲、作词,有极少数用中国民间曲调填词。所以,学堂乐歌中大量存在同一曲调被填以不同歌词的情况。

在当时,出版的学堂乐歌集主要有《学校唱歌集》、《教育唱歌集》、《唱歌教科书》等。

学堂乐歌是中国音乐文化在20世纪初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它冲击了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学堂乐歌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奉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作品通俗易唱,朗朗上口,曲调流畅,历久难忘;从一些乐歌歌词中,还可以发现新诗发展的轨迹。

另外,学堂乐歌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是中国对西方音乐的一次较深入的学习、吸收。一些优秀的学堂乐歌宣扬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对社会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学堂乐歌不仅为后来的许多革命歌曲提供了音乐素材,还形成了一种集体歌唱形式,即“群众歌咏”。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系统接触西方音乐基本理论和技能,这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因此,学堂乐歌可以看作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开端,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即音乐文化变迁过程中从模仿到创作的过渡阶段。它不仅是当时中国学习“新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中国新音乐创作的“萌动期”。它为此后的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中国第一代作曲家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