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为帝。遵循历代“功成作乐”的惯例,专管礼乐事务的太常卿祖孝孙与协律郎张文收早“斟酌南北,考以古声”,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编成唐代雅乐八十四调、三十一曲,并邀请唐太宗和文武百官一同审听。
这次的雅乐演奏了好几个时辰,但曲调死气沉沉、让人昏昏欲睡,唐太宗早就不耐烦了,只是碍于礼仪的尊严,不得不正襟危坐地耐着性子听。待到奏完,唐太宗将早已深思熟虑的看法说了出来:“什么是礼乐?古代的圣人说礼乐是为了教化百姓、节制淫乐而制定的礼节和高尚的音乐。其实,我认为一国的政治是否清正,与礼乐的制定并没多大的关系!”
唐太宗如此“离经叛道”的话一出,文武百官大惊,其中一名御史大夫杜淹出来奏道:“皇上所说,臣以为与古训相违。经书上从来都是说,历来国家的衰亡都是由于雅乐衰败、郑声泛滥而引起的。”
唐太宗听了,微微一笑说:“音乐难道真的有这样大的力量吗?依我看,心情的喜、怒、哀、乐主要在于人心的变化,而不在于音乐。衰亡的国家,百姓心情悲苦,音心相感,当然生悲。如果一国的政治清明,人心欢悦,即使是悲伤的乐声,也不能使欢悦者悲切。”
唐太宗见众臣不语,接着说:“众卿如不信,《玉树后庭花》一曲其声犹存,我过去弹过,今天愿为众卿演奏此曲。我敢断言,众卿听了必不会由此而感到悲伤,唐朝也不会因此而灭亡。”(www.xing528.com)
说罢,唐太宗即命左右取来古琴一张,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将《玉树后庭花》弹奏了起来。
曲终,大臣魏征奏道:“孔子有言:‘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音乐的根本在于人和,而不在于音调,这才是圣人的本意啊!”
根据唐太宗的旨意,此后唐朝的音乐一直执行“重俗轻雅”的方针。祖孝孙等编制的雅乐虽仍然保留,但只是让那些技艺水平不高的乐工去演奏罢了。
唐朝的音乐事业日趋发达,原因固然很多,但从唐太宗开始,在相当程度上摆脱雅乐的束缚,这大概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