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音乐史:魏晋以来的文化交流

人类音乐史:魏晋以来的文化交流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汉以来乐器交流渐多。西域音乐文化的东渐,与当时佛教的盛行不无关系。与此同时,中原音乐文化还经历着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流过程。这主要是由于战乱局面而造成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由此使得北方的民歌、鼓吹乐,以及相和歌等艺术形式的南流,它们为南方民族音乐注入新的发展因素。

人类音乐史:魏晋以来的文化交流

1.歌舞伎乐的交流

东晋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十几个封建政权。大批中亚、西亚和印度的乐舞艺人陆续进入中国。

前凉王张重华在世时,天竺乐传到凉州。

公元382年,前秦派吕光征西域,384年攻占龟兹,将“奇技异戏”带到凉州。这种龟兹乐本来已经吸收了一些天竺乐舞的因素,传到凉州,又和当地中原乐舞融合,逐渐形成西凉乐。

张骞塑像

公元435年,魏太武帝派遣20人出使西域,带回疏勒和安国(今中亚布哈拉)的乐伎。(www.xing528.com)

公元568年,北周武帝与突厥联姻,皇后阿史那氏从突厥来,西域各地如龟兹、疏勒、康国都派艺人组成乐队,随皇后到长安。乐队中还有著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此人擅长龟兹琵琶,并把西域乐律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

2.乐器、乐曲的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得《摩诃兜勒》一曲,带回长安。另外,汉以来乐器交流渐多。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约在公元350年前后,通过印度传入中国北方。筚篥也在此前后由西域传入内地。

西域音乐文化的东渐,与当时佛教的盛行不无关系。寺院、佛塔,寺院中经常有歌舞杂技的表演。僧人亦用歌唱吸引听众,宣传教义。一些西域传入的佛曲得到流传。另外,中国僧人将梵音佛曲译成汉文,改用中国音调歌唱,中外音乐得以融合。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梵文拼音的启发,还直接促成了我国音韵学的发展。这对后世的歌唱和作曲都有影响。

与此同时,中原音乐文化还经历着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流过程。这主要是由于战乱局面而造成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由此使得北方的民歌、鼓吹乐,以及相和歌等艺术形式的南流,它们为南方民族音乐注入新的发展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