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唱方面,此时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民间歌唱家,如王豹、绵驹、秦青、薛谭、韩娥等。《孟子·告子》载:“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列子·汤问》记载了战国时薛谭学讴于秦青的故事:“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另有一位韩国卖唱女子韩娥,在齐都西南门卖艺乞讨时,在一家客栈前受到欺凌,便长歌当哭,感动得“一里老幼悲啼涕泪、三日不食”。韩娥为报答乡亲们的好意,唱了一曲欢快的歌,欢悦气氛立刻弥漫街巷。齐国民间的音乐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描述先秦社会音乐生活的故事,感染后人,传诵千古。而其中的“得心应手”、“知音”、“滥竽充数”、“余音绕梁”、“阳春白雪”等描绘音乐的词语,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习语之中。
在周代,不仅歌唱技术发展很快,而且出现了一些关于歌唱的理论。如《礼记·乐记》记载子贡向乐工师乙请教什么性格的人最宜歌唱哪一类曲调:“子贡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歌何也?’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歌者宜歌《齐》。’”该书还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韩非子·外储》中还有关于声乐学习者的初步鉴定,以及学习者正确发音的标准:“夫教歌者,使先呼而诎之,其声反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www.xing528.com)
先秦时期,由巫祭歌舞分化出了女乐,后又形成了“优”的职业。先秦时期对女乐和优人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倡、俳、伶、弄人等,这些概念原本区分不太明确,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优为“倡也”,解释倡时则说“乐也”,而乐又是“五声八音总名”。许慎又解释俳为“戏也”,解释伶说“弄也”,“弄”的含义则是“玩也”。侏儒,即矮人,常被用来充作优人而从事逗乐,如秦国著名优人旃就是矮人,《史记·滑稽列传》说:“优旃者,秦倡侏儒也。”所以,“侏儒”一词常与优并用,如《管子·小匡》说:“倡优侏儒在前。”
总的说来,优人通过表演来娱人,表演的内容以戏弄调笑和歌舞为主。宫廷优伶的表演达到惟妙惟肖的地步,如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优孟,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此名。《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优孟为了讽谏,在楚庄王面前装扮成已故贤相孙叔敖,达到了逼真的程度,以至于楚庄王以为孙叔敖又活了。优孟的这种表演,可以说是后世戏曲表演的胚芽,为戏曲的诞生奠定了表演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