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于1864年出生于音乐之家,4岁开始接受正规音乐教育,6岁开始作曲(《c大调波尔卡》)。1875年至1880年,他师从宫廷指挥迈耶学作曲,12岁作管弦乐《节日进行曲》。1881年慕尼黑演出他的d小调交响曲,由著名指挥家莱维指挥。
1882年,施特劳斯高中毕业,他去慕尼黑大学旁听哲学课。1883年,他的老师本诺·瓦尔特演出了他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些作品都是他按照古典形式创的,技术已很熟练。1884年纽约爱乐乐团指挥托马斯指挥了他的f小调交响曲在美国的初次演出。同年,指挥家冯·比洛聘他为迈宁根乐队的助理指挥。1885年比洛离开迈宁根,由施特劳斯继任指挥。他在迈宁根结识了诗人和小提琴家亚历山大·里特,里特劝他摆脱早年保守的创作风格,鼓励他创作表现诗情画意和哲学思想的交响诗,并向他介绍了叔本华的著作和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的音乐。施特劳斯在里特的思想影响下,从追随勃拉姆斯改弦易辙为追随李斯特和瓦格纳,走上了写作标题交响音乐的道路。
▲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称他的标题交响音乐为“音诗”,其题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唐·璜》、《麦克白》、《堂吉诃德》)、传说(《梯尔·奥伊伦施皮格尔》)、哲学(《死与变形》、《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自然(《自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和自传(《英雄的生涯》、《家庭交响曲》)。他把瓦格纳的主导动机体系用进了交响音乐创作,并发展了李斯特的主题变形手法,在音诗中交织着代表有关标题内容的动机,并随机应变,移步换形。他大胆地使用不协和音和多调性,有时可以在三个调上同时进行。他凭借卓越的配器技术,利用各种乐器特有的音色来刻画人物性格和进行绘声绘影的描写,如用独奏大提琴代表堂吉诃德,用中音大号代表桑丘,用尖锐的木管乐器代表《英雄的生涯》中的批评家,用加弱音器的铜管乐器描写《堂吉诃德》中的羊叫。为了模拟风车的声音,他甚至用上了吹风机。在《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中,他采用描绘山中景色所用的乐器,不仅有吹风机,还有打雷机和牛铃。他力图把音乐的表现功能,扩张到具有描绘生活细节和家庭琐事的力量,如在《家庭交响曲》中意图描写孩子的洗澡,在《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中着意描绘小溪、瀑布、冰河和迷路者。在创作哲学题材的作品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他则企图使听众听了他的音乐能够得到读尼采著作所得的同样感悟,他说:“我打算用音乐来传达人类进化的概念,从它的起源,通过宗教和科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达到尼采的超人观点。”在写自传性的作品《英雄的生涯》时,他则把自己奉为英雄,描写了英雄(艺术家)对敌人(批评家)的斗争和英雄洋洋得意地沉思默想过去的成就。这些作品显示了施特劳斯惊人的创造力和大胆创新的勇气,受到了保守派的猛烈攻击和崇拜者的热情赞扬。冯·比洛称他为“理查德第二”,承认他是瓦格纳的合法继承人。(www.xing528.com)
1903年创作完描写自己家庭生活的一天的《家庭交响曲》以后,施特劳斯的兴趣转向了歌剧,创作了取材于圣经故事(《新约·马太福音》第十四章)的《莎乐美》和取材于古希腊悲剧的《埃勒克特拉》。
1910年,剧作者霍夫曼斯塔尔为施特劳斯提供了一部富于人情味的台本《玫瑰骑士》,施特劳斯为这部歌剧所写的音乐,十分优美华丽,甚至带有洛可可风格。其中迷人的圆舞曲,尤其扣人心弦,成为施特劳斯最通俗的作品。
1933年国社党夺取政权后,施特劳斯被任命为国家音乐局局长。1935年施特劳斯写了一部茨威格编剧的歌剧《沉默的女人》,在德累斯顿上演。因他所坚决支持的茨威格是犹太人而为纳粹所不满,他当了一年半音乐局局长以后就没有再干下去。1945年3月,当纳粹的末日到来的时候,施特劳斯写了一首由32件独奏弦乐器演奏的《变形曲》,全曲贯穿着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丧葬进行曲》的一个动机,表现他看到慕尼黑遭到毁灭时的阴暗心理。慕尼黑特别法庭调查了他和纳粹的合作关系,但在1948年6月8日,他被宣告无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