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生于意大利北部布赛托市郊的农村,他的音乐启蒙来自倾听小教堂管风琴的音响和观看街头流浪艺人的音乐表演。1832年附近城镇的一位较富裕的商人巴列奇发现了威尔第的音乐才能,决定资助他去报考米兰音乐学院,却因他长的一幅“农民的面孔”而被拒之门外。求学欲望极强的威尔第便私下拜米兰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拉维尼亚为师,学习音乐。具有顽强自学精神的威尔第主要以抄谱的方式,学习和研究德国和意大利前辈大师的创作技法。1839年威尔第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在米兰歌剧院上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威尔第又获得米兰歌剧院的另外三部歌剧的创作委托。然而不幸的是,此间他的儿女和年轻的妻子接连病故,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此悲痛的心情下,他为履行签约的合同不得不写作喜歌剧《一日为王》,结果首演就惨遭失败。威尔第的精神开始崩溃,决心放弃作曲。
1842年,一部反映与强权、压迫和专制主义斗争的剧本《纳布科》重新激起威尔第的创作热情。该剧在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演后,反响极为强烈,演出当夜米兰全城就出现了“威尔第万岁”的口号。该剧随后迅速传遍意大利,威尔第名声大噪,几乎成了反对外国统治的爱国主义象征。该剧的成功改变了他的命运,此后他接连创作出一批爱国主义歌剧。
▲威尔第
50年代后,威尔第进入一生中最旺盛的创作时期,最能代表他成熟风格的是三大浪漫主义歌剧《弄臣》(1851年)、《游吟诗人》(1852年)和《茶花女》(1853年)。
70年代,威尔第的创作进入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阿依达》(1871年)和《安魂曲》(1871年)。(www.xing528.com)
晚年时期威尔第的创作精力仍然没减,他73岁时写出了被誉为意大利正歌剧顶峰的抒情悲剧《奥赛罗》(1887年)。80岁高龄时,他写出了最后一部歌剧《法尔斯塔夫》(1893年),这是他在《一日为王》失败后写出的唯一的一部喜歌剧。
1861年意大利摆脱奥地利统治统一后,威尔第以社会名流身份担任国会代表和巴赛托市议员。晚年的威尔第热心于家乡的慈善事业,投资农场、葡萄园等。
1901年88岁的威尔第逝世之后,意大利为他举行了国葬,成千上万的人跟在他的灵车后,唱着《纳布科》剧中的合唱《飞吧,我的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
▲威尔第肖像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