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兰德乐派:人类音乐历史的主要乐派

佛兰德乐派:人类音乐历史的主要乐派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兰德乐派又称第二和第三尼德兰乐派,是活跃于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乐派。佛兰德乐派的主要作品是弥撒曲和经文歌,发展到后来,民族风格的世俗歌曲作品逐渐增加,包括法国的尚松、德国的利德、意大利的牧歌等等。佛兰德派的弥撒曲常常在出现固定调的声部引进世俗曲调。佛兰德乐派的奥克冈、比斯努瓦、奥布雷赫特、普雷等人都曾写过《武士弥撒曲》。

佛兰德乐派:人类音乐历史的主要乐派

佛兰德乐派又称第二和第三尼德兰乐派(第一尼德兰乐派即勃艮第乐派),是活跃于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乐派。这个乐派兴起于15世纪中叶,绵延100多年。佛兰德乐派的主要作品是弥撒曲和经文歌,发展到后来,民族风格的世俗歌曲作品逐渐增加,包括法国的尚松、德国的利德、意大利的牧歌等等。佛兰德乐派的代表人物先后有奥克冈(1430—1495)、比斯努瓦(1430—1492)、奥布雷赫特(约1451—1505)、伊萨克(约1450—1517)、若斯坎·德·普雷(约1440—1521)、奥兰多·迪·拉索(1532—1594)等。

伊萨克写过23部弥撒曲和许多经文歌,但著名的不是这些宗教音乐而是他的利德《因斯布鲁克,我必须离开》。这首脍炙人口的利德有许多填词歌曲,流传最广的是约翰·赫斯填词的《世界,我必须离开》。

佛兰德派的弥撒曲常常在出现固定调的声部引进世俗曲调。这些弥撒曲因采用了世俗曲调,所以都取了俗名,如《武士》、《西风》、《红鼻子》、《再会吧,爱人》、《吻我》等,采用得最多的是15世纪的民间曲调《武士》。

佛兰德乐派的奥克冈、比斯努瓦、奥布雷赫特、普雷等人都曾写过《武士弥撒曲》。

在佛兰德派作曲家的手里,复调技术获得了高度的发展,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各有特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严格的复调音乐,各声部连绵不断地独立发展,少用终止式,中间无收束感,也没有明显的音响对比,前后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奥克冈和伊萨克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另一种则在复调织体中可以见到和弦式的进行,多用终止式,常常段落分明,有明显的收束感,并常常使用鲜明的音响对比,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是奥布雷赫特和普雷。比较一下奥克冈的经文歌和普雷的弥撒中的“降生与受难”,就可以看出两种风格的明显区别。(www.xing528.com)

佛兰德派最著名的作曲家奥兰多·迪·拉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把复调音乐的创作推向高峰,并为复调音乐过渡到主调音乐开辟了道路。他的作品几乎全是声乐,总数在2000件以上,除了大量的弥撒曲、经文歌和圣母颂歌以外,还作有许多反映世态风俗的世俗音乐作品,如意大利的牧歌、法国的尚松、德国的利德等等。这些作品大多轻快活泼,通俗易解,富于人情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

▲若斯坎·德·普雷

▲帕莱斯特里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