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塑造音乐形象,增强流行音乐主题感染力

塑造音乐形象,增强流行音乐主题感染力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服务于社会的音乐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感知音乐的根本目的是感知音乐主题。塑造音乐形象可以反映音乐家的艺术素养。在构成音乐形象的形式方面,音乐家至少要运用两种不同类型的音调。塑造音乐形象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途径之一。因此,情感欣赏是对音乐形象的整体欣赏,是对音乐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重要过程。

塑造音乐形象,增强流行音乐主题感染力

音乐作品是社会经济生活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或者表现美好的追求,或者歌颂正义,或者鞭挞罪恶,等等。只有服务于社会的音乐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感知音乐的根本目的是感知音乐主题。塑造音乐形象,把抽象的音乐主题形象化,并且这种形象被严格的标记和固定在同一主题下,不出现混乱和偏移,听众就可以从充满动态的乐曲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可以从感情色彩的变化中感受到时代需求,可以从音乐形象的某一具体内容来丰富情感生活。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创作的《拉科齐进行曲》时,采用了匈牙利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拉科齐音乐主题,当柏辽兹到匈牙利访问亲自指挥《拉科齐进行曲》时,乐队刚刚开始两句,听众就被那庄严雄伟的音乐所激动,掌声和欢呼声四起。通过作品中“民族英雄” 这一形象的刻画,音乐有如军团在辽阔大地上行进,如潮涌般层层迭起,势如江涛滚滚,奔流直泻,气魄宏伟,刚劲有力,使听众感受到了这部作品的本质。这既增强了主题的感染力,同时也带动了感受者的情绪,使之从个别特定的生活现象与典型的性格塑造中,以听觉为媒介,活跃其神经系统,改变主观意识,形成强大的群体聚结力量,表现出时代效应,正是音乐的终极目的。

塑造音乐形象可以反映音乐家艺术素养。音乐形象具有较大的自由度,特别是音响乐等器乐更表现出这一特性,它不能给听众传递十分明显、具体、固定的形象,因此需要音乐家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把握其中的某一音乐形象,用不同的表现技巧对其进行塑造。如:舒伯特的《钢琴鳟鱼五重奏》,它以鲫鱼为主题,变奏共六次。第一、二、三变奏,只是改变配器、音色、音区和织体写法,第四变奏转到同主音的小调,乐曲突然阴暗、紧张。(www.xing528.com)

所谓音调,即音乐形象的特殊音响外壳,是音乐形象揭示其内容的形式因素,概括而言是塑造音乐形象的基本材料。在音调里可以领会声音音程的连续,认识其调式、调性、节奏以及音色的确定性。在构成音乐形象的形式方面,音乐家至少要运用两种不同类型的音调。一是艺术地概括某种现象特有的客观音调,尤其是具有音响特征的音调。音乐家对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音响的感受,对人类语言音调的音阶感受是产生该类音调的基础。一方面,从其周围现实中接受无数实际的音响,另一方面从中挑选出其所需要的印象,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地融会贯通,找出其特殊手法和方式来表现这些客观存在的音响因素,把自己获得的经验概括在艺术形象里。二是民间创作和古典音乐中所积累下来的以及对形成各种生活音色,包括歌曲、进行曲、舞曲、军号调子和仪式乐等都具有特征意义的音调。这类音调是构成音乐形象最重要的客观源泉。千百年来在无数的民间音乐里,而后在大量的古曲音乐作品中,结集了最鲜明、最确切而又有表现力的音乐主题、曲调和素材,在广为流传的旋律中概括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情感,许多音乐大师的作品就是从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中吸取了营养。三是,塑造音乐形象可以帮助听众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能动的活动,欣赏者与音乐作品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在欣赏音乐活动中,既能充分发挥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同时又能与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在基本性质上取得一致。因此,音乐形象的任何成分如旋律、节拍、节奏、调性、音色等的细微改变往往就会使听众感受到另外一种体验,产生另外一种情绪。所以,托尔斯泰可以在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中听得泪湿青衫,这说明听众的音乐听觉越发达,则音乐也就越能激发更大的心灵回声,从而证明音乐具有可欣赏性。塑造音乐形象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途径之一。音乐是最具感官性的艺术,音乐欣赏的第一阶段就是官能的欣赏,即满足于悦耳。音乐形象中的具体成分如旋律优美与否,节奏强烈与否就能满足人体感官需要。但这一需要纯属娱乐,其欣赏也仅是一种肤浅的欣赏,为第二阶段所提供必需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欣赏的第二阶段是情感欣赏。音响感知为情感体验准备了条件,音乐形象的任何变化都将对欣赏者产生刺激。因此,情感欣赏是对音乐形象的整体欣赏,是对音乐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重要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