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随着文化环境的进一步宽松,国外流行歌曲信息的大量传入,使得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国流行歌曲从创作观念、创作技法、演唱技巧到制作方法等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流行歌曲在这一时期呈现更为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的特征。1990—1993年间,我国流行歌曲在这样几个方向上继续发展:
一是摇滚乐在北京获得较大发展,小型的非营利型的摇滚party兴盛一时,组建乐队成风。1990年初在北京首都体育馆,“ADO”“宝贝兄弟”“眼镜蛇”“呼吸”“黑豹”“自我教育”六支乐队举行了“1990年现代音乐演唱会”,引起了巨大轰动,摇滚乐从此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崔健的个人专辑在香港获得白金唱片奖也强化了内地摇滚乐与香港地区音乐人的联系,台湾滚石唱片公司的魔岩工作室开始筹划出版大陆摇滚乐唱片,台湾音乐人张培仁在此后的几年中一直从事大陆摇滚乐的制作和出版,作用很大。另一个影响很大的人物是香港词人和制作人刘卓辉,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和内地音乐人频繁来往。1992年起,他在北京以“大地唱片公司”的名义开始活动,首先推出了歌手艾敬,艾敬的《我的1997》和《流浪的燕子》宣告了内地唱片制作新时期的开始。黄燎原和张蕾一起为艾敬所做的地毯式轰炸新闻宣传则成为中国最早、最大规模的媒体“炒作”活动。
二是电视剧音乐开始随着电视剧大量生产而成为一个特殊的创作领域。1990年,国内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获得了巨大成功,形成“《渴望》现象”。作曲家雷蕾和丈夫易茗首次联手创作音乐,也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插曲《渴望》《好人一生平安》开社会公益歌曲的先河,毛阿敏的事业因此而更上一层楼。此后伴随“女人”三部曲(即《篱笆·女人·狗》《辘轳·女人·井》和《古船·女人·网》),徐沛东和张藜搭档的作品风靡一时。杨钰莹以《外来妹》中一首《我不想说》唱红中国,接着推出《风含情水含笑》《月亮船》等作品,从而继李玲玉之后确立了新一代“甜妹子”的形象。此后,温中甲、王小勇、付林、李海鹰、伍嘉冀等作曲家相继进入电视剧插曲创作领域。
三是亚运会征歌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徐沛东和张蔡合作、刘欢和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大获成功。此外,陈哲、侯牧人合作,侯牧人、谢津演唱的《亚洲的太阳》;剑兵、盂庆云合作,杭天琪演唱的《黑头发飘起来》;达江、侯牧人合作,朱哲琴演唱的《不要说再见》;晓光、刘青合作,毛阿敏演唱的《光荣与梦想》;陈小奇、马小南合作,张咪、林萍等人演唱的《跨越巅峰》等,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是电视晚会成为继大型歌会、音乐会、歌手大赛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流行歌曲推广形式。歌手韦唯《爱的奉献》、王虹《血染的风采》、杭天琪《黑头发飘起来》、蔡国庆《北京的桥》,也通过这一渠道获得成功。《好大一棵树》也产生在同一年。1993年,毛宁因演唱《涛声依旧》而一跃进入大牌歌手行列。李春波演唱的《小芳》,兴起了民族性城市民谣的第一次高潮。
五是伴随海外歌星和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获得了极好的传播,如何开拓中国流行歌曲发展之路,也就成了中国音乐人思考的中心问题。这一时期,海峡两岸和香港的音乐机构开始合作,尤其是在发现歌手和作品上,这一切都启发了中国音乐人,中国的音乐机构开始了引进海外歌手包装机制的尝试。在广州,这种尝试表现为以青年音乐人为主的流行音乐学会的集体行为,并各自依附于太平洋影音公司、白天鹅唱片公司、新时代影音公司、中唱广州公司等,在录音师和制作人陈珞的努力下,毛宁和杨钰莹最早显示了“包装”的成绩。从日本留学归国的苏越同样开始了尝试,他选择了孪生兄弟楚奇、楚童和日后主要作为创作人的高枫,开始尝试全方位的设计和包装。此前一直担任崔健经纪人的王晓京离开崔健后独立发展,把从四川进京发展的“指南针”乐队、创作人洛兵和来自南昌的歌手罗琦招到麾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音像出版社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成立正大国际音像出版社,在演出界和唱片业实践多年的江凌出任总经理。词作家陈哲则成立了CZ唱片公司,致力于将视为“另一只眼睛看中国”的国内作品推向海外。
六是传媒的商业化带来了又一次港台歌曲冲击大潮和青少年偶像崇拜追星族浪潮的兴起。从齐秦开始,在北京首先是台湾流行歌曲的大规模登陆,在南方则是香港歌曲的风行。1990年,北京工人体育场第一次举行大型场地流行歌曲音乐会《亚运前夜》,赵传、庾澄庆等歌手的歌声,掀起了港台歌曲风行的第一个浪潮。当赵传演唱《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的时候,全场几万人齐声合唱,气势非凡。北京的“唐朝”乐队首次露面,也进一步显示了新兴的北京摇滚乐新势力。随后,台湾“小虎队”在中小学生中风靡,张雨生、姜育恒、童安格、郑智化、周华健、伊能静、潘美辰,歌坛宿将谭咏麟、张国荣以及张学友、黎明、刘德华、郭富城“四大天王”,叶倩文、林忆莲、苏芮接连出现。《潇洒走一回》《外面的世界》《跟着感觉走》等准确表露了当时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变化的作品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而随着《恋曲1990》的走红,罗大佑和李宗盛的前期所有作品开始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人。到了1993年,港台歌手的演唱会热到疯狂的程度。(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港台追星现象,加上港台影视剧、港台歌曲的大流行现象有着它的历史合理性和文化必然性。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其重点并非经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更是由此带来的文化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过程。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审美情趣,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格外强烈。从本性上讲,他们自然而然地趋向于更强势的文化形态。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他们所能直接、强烈地感受到的强势文化形态首先就是港台,其次才是欧美。而这种感受,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还带有传统影响下的强烈的精神层面上的意义,这是当年哲学热、美学热和文化学热的基础。这种需求需要一定的文化层次和深度,所以对于还不可能以充分理性把握自己内在需求的青少年们,只能趋向于那些最简单、直接的文化诱惑物。齐秦开了这个先河,港台的其他歌手和明星演唱的流行歌曲就成了青少年最方便的文化快餐。
1994—1995年,歌手签约制、规范的经纪人制和众多的排行榜、电视晚会和MTV大赛等,在流行歌曲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流行歌曲佳作成批出现。刁寒演唱的《花好月圆》、戴军演唱的《阿莲》、韩磊演唱的《走四方》、陈少华演唱的《九月九的酒》等一大批现代城市民谣,李春波演唱的《一封家书》等叙事性民谣,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等校园民谣,孙悦演唱的《祝你平安》等平民歌曲,高枫演唱的《大中国》等大主题歌曲,首张令海内外赞叹不已的我国大制作民族音乐专辑《阿姐鼓》,以及陈琳演唱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高林生演唱的《牵挂你的人是我》、林依轮演唱的《爱情鸟》《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火火的歌谣》、郑钧演唱的《回到拉萨》、刘欢演唱的《千万次的问》、郭峰演唱的《心会跟爱一起走》等爱情歌曲,刘欢、那英等人演唱的《过把瘾》《糊涂的爱》等影视剧插曲,江珊演唱的《梦里水乡》等新甜歌,还有陈明演唱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黄格选演唱的《春水流》等,一大批创新性极强、流传度极广的作品装点着中国通俗歌坛。
田震以一首《执着》再现歌坛,一改“西北风”时代的单一感,新音乐的重塑给她更多人文、感性的内容。摇滚老将臧天朔聚10年之力推出《我这十年》专辑。该专辑收录了广为人知的《心的祈祷》《朋友》等歌曲,销量很快超过20万张。
这一时期最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要数《青藏高原》。1994年,武警文工团的作曲家张千一应邀为电视连续剧《天路》创作主题曲。从未去过西藏的张千一奇迹般地写出了《青藏高原》。歌曲一经李娜的演唱,立即传遍全国,成为大家竞相传唱的歌曲,被全国人民所喜爱。《青藏高原》这首歌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流行歌曲的一贯看法,让人们认识到,原来流行歌曲一样可以很大气、很高雅、很有民族味。从作曲角度看,以前流行歌曲音域基本就一个八度左右,但《青藏高原》这首歌曲的跨度很大,不仅通俗歌手觉得这首歌曲是发挥实力的歌曲,很多擅长美声、民族唱法的歌手也喜欢演唱这首歌曲。所以,李娜一反以前仅仅局限于一个八度之内的常态,演唱出了相当宽广的音域,音色空灵缥缈,富于民族气息,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青藏高原的特有意境和内在含义。《青藏高原》为以后中国流行歌曲的个性化演唱和民族化创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所有这些成就,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通俗歌坛发展格局,使中国通俗歌坛继1986年以后,在原创歌曲方面达到又一次高潮,出现又一次繁荣喜人的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