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哲学思考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哲学思考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介绍一些关于面向对象的哲学思考,供读者参考。对象通过相互之间的复杂的关联构成了整个世界,这个观点也是面向对象理论的基石。这正是面向对象技术优越于其他设计的根本区别所在。面向对象技术向我们表明,深化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其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不断加速实现软件的自然化和系统化。这就是面向对象技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客体走进主体、主体长入客体的方法论结论,也是一条重要的认识论结论。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哲学思考

科学哲学的源泉,哲学是科学的高度抽象和概括。下面介绍一些关于面向对象的哲学思考,供读者参考。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非常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曾经师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他于1922年出版了《逻辑哲学论》,在该书中,他阐述了一种世界观。这种观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终于由一种哲学思想沉淀到技术的层面上来,这就是面向对象。 《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如下思想:(1)世界可以分解为事实; (2)事实是由原子事实组成的; (3)原子事实就是各对象(事、物)的结合;(4)对象是简单的(基本的);(5)对象形成了世界的基础,即世界→事实→原子事实→对象这样一个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链。在这个层次中,对象作为最基本的模块,构成了认识整个大厦的基石。对象通过相互之间的复杂的关联构成了整个世界,这个观点也是面向对象理论的基石。

从哲学的角度看,面向对象技术比较真实地模拟了客观事物的固有结构和层次关系,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首先,从人们认知事物的思维机制来看,面向对象技术融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于一身,即达到了对象抽象,使人的心智思维过程比较真实地对象化在计算机的程序设计和语言之中。人的认识过程本来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不断反复的过程,是归纳过程和演绎过程的交互统一。面向对象技术提供了“对象” “类” “继承”“封装”“多态”等机制,综合利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使抽象思维的逻辑方法始终贯穿和实现于“对象”的设计与实现之中。与此同时,作为结果,“对象”又是具体的,是内实现与外界面、隐结构与显功能的统一体。这正是面向对象技术优越于其他设计的根本区别所在。

其次,由于面向对象技术是以“对象”为目标的,它一改传统的以“过程”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对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重用性有了较大提高。面向过程技术以“过程”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即以“过程”为中心;而面向对象技术是直接面向“对象”的,是以“对象”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石和突破口的,即以“对象”为中心。从哲学的角度看,与“对象”相比较,“过程”是不稳定的、多变的和易逝的,而“对象”则相对要稳定、可靠得多。(www.xing528.com)

从哲学的角度看,面向对象技术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和深刻的。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深化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软件作为人类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工具,无疑是人和自然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介。一方面,它是自然事物即客体的模拟物,是客观事物及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化和对象化;另一方面,它又是主体认识方法和思维过程的形式化,是主体思维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的对象化。人们借助它认识事物、建构客体的过程,既是客观事物及其过程不断形式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与人的思维形式和机制相对接);也是人的认识方法不断客观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与事物的客观内容相一致)。换句话说,就是客体通过形式化进入主体和主体通过对象化深入客体的两个过程的交互统一。面向对象技术由于较好地克服了软件危机,提高了软件系统的功能,所以加速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进程,深化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面向对象技术向我们表明,深化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其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不断加速实现软件的自然化和系统化。这就是面向对象技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客体走进主体、主体长入客体的方法论结论,也是一条重要的认识论结论。

软件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描述和反映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对象构成的。大到宇宙,小到原子,对象层层包裹物质世界。人类社会的组成也是这样,从作为个体的人,到集体,再到整个社会,都可以用“对象”加以描述。因此,抽象的过程应该是以现实世界的对象为中心的,而面向对象的抽象方法正是以现实世界的对象为中心来进行抽象的,因此它更符合世界的本来面貌,从而大大降低了把现实世界映射到计算机世界的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