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慈禧陵地宫清理小组的发现及珍宝被盗的探索

慈禧陵地宫清理小组的发现及珍宝被盗的探索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的意见,清东陵成立了“慈禧陵地宫清理小组”,专门负责慈禧陵地宫的开启和清理工作。1979年2月17日,作为国家考古人员,他们第一次正式走进了慈禧陵地宫。盗陵匪徒就是从这个小孔钻进地宫的,无数价值连城的随葬珍宝也是从这个小孔盗走的。考古工作者也是从这个小孔进入地宫的。慈禧陵地宫挡券墙上的盗口从慈禧陵拆出的地宫挡券墙及地面条石于是,人们从这个小方孔钻进了慈禧陵地宫。

慈禧陵地宫清理小组的发现及珍宝被盗的探索

如果说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是中国清理开放的第一座明朝皇陵的话,那么清朝第一座对外开放的皇陵就是乾隆帝的裕陵。裕陵及其地宫是1978年1月29正式对外开放的。尽管当时新华社只发了二三百字的消息,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前来参观的游人如织,盛况空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裕陵地宫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有力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为清朝陵寝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清朝历史人物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打天下的康熙帝”“坐天下的乾隆帝”和“送天下的女人慈禧”。在清东陵,人们看过乾陵帝裕陵之后,自然就会想到看慈禧的陵墓,当人们看到金碧辉煌的阳刻扫金内壁、气势磅礴的金龙盘柱、精雕细刻的玉石栏杆、玲珑剔透的龙凤彩石时,受到极大的震撼。而听过那些关于慈禧的传说故事和慈禧陵墓被盗的惊险传奇之后,人们也迫切希望能看一看慈禧地宫。

其实,当时不仅旅游者有要求,历史研究者也期待,而考古工作者更是在焦灼地等待,人们的呼声反映了清理慈禧地宫的必要性。作为清东陵保护工作的领导者——所长宁玉福,只能顺民意、随民心,开始谋划慈禧陵地宫的清理和开放。这也是清东陵旅游开放进程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更是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

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现在称为“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按照公文程序,依次向河北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写请示报告,要求清理慈禧陵地宫。然而,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几个月,请示报告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人们知道,国家不会这么快就批准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于是耐心地等待时机的到来。

1978年4月的一天,天赐良机。清东陵的“贵人”—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来清东陵参观裕陵地宫了。王冶秋批复了二万元地宫清理费之后,就一直没有机会来亲眼看看乾隆帝地宫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何尝不想来呀!裕陵开放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第二年,百废待兴,万事待理。王冶秋局长的再次到来,不仅实现了他参观裕陵地宫的愿望,也推进清理慈禧陵地宫的计划。王冶秋局长认真地听取了所长宁玉福关于清东陵文物保护的工作汇报后,关切地打听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曾为开启裕陵地宫立下汗马功劳的谢久增这时候已是副所长,他又将开启慈禧陵地宫的打算一股脑地说了出来。王冶秋局长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当场表示,可以清理慈禧陵地宫,并作了重要指示。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根据王局长的指示作了清理地宫前的周密安排,并按照古遗址发掘规定程序,将清理慈禧地宫的方案上报河北省文物局,然而上报后却还是没有回音。

时间来到了1979年2月上旬,清理慈禧陵地宫的机会又一次到来了。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在河北省文物处处长的陪同下来清东陵视察工作。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当场向国家文物局领导请示。出人意料的是国家文物处长很爽快地说:“这件事情王局长不都已经批准了吗,那你们就干吧!”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的意见,清东陵成立了“慈禧陵地宫清理小组”,专门负责慈禧陵地宫的开启和清理工作。其主要成员是:

组长:宁玉福所长

副组长:谢久增、李景龙、高福柱(均为领导班子成员)

组员:杨生(钳工)、徐广源(陵寝研究、文物保管)、杜清林(摄影师)、赵生(瓦工)、赵福禄(瓦工)、周大明(木工)、王江(木工)

根据社会调查和对有关史料的研究,得知慈禧陵地宫入口就在方城隧道券内北墙下,非常明确。于是慈禧陵地宫清理小组决定正式清理地宫前先试探性观察一下,视其具体情况再做进一步处理。

1979年2月17日,作为国家考古人员,他们第一次正式走进了慈禧陵地宫。

人们来到方城隧道券北墙下,见墙根下的地面(也就是方城隧道券内的地面)铺的都是巨大的青白石条石,因为这几块条石是后来填堵盗口时铺的,不像地面的其他地方那样平整,条石之间的缝隙也比较大。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带了得心应手的工具,如铁撬杆、尖镐、尖钬、大锤等。

大家一齐动手,很快就起走了几块铺石。按皇陵工程做法,地面铺石也好,地面铺墁砖块也好,下面都应该是石灰膏,用以粘接稳固铺石、铺砖。可是当人们起走这几块条石后发现,下面没有石灰,都是些乱七八糟的碎砖块和石灰块。这表明当年填堵地宫入口时并没有按正常的施工做法做,而是草草了事。但这种不认真的做法却为这次开启省了许多麻烦。从这里往下挖,都是碎砖、灰块,所以很好挖,没费多大力气。刚挖下1米多的地方,在紧贴北墙下的地方发现了一根竖立的木桩,继续往下挖,在木桩北约30厘米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石墙,完全用巨大的青白石条石砌成,缝隙严密,墙面非常平整。这道石墙档案中称“挡券墙”,人们习惯称之为“金刚墙”。很快,人们发现,石墙的中部有一个长方形口,一看就知道这是昔日的盗口,当年盗陵匪徒并没有拆掉这道墙,而是抽出了墙体上的一块较小的条石,打开了一个长方形的孔。这个孔只能容一个人出入。盗陵匪徒就是从这个小孔钻进地宫的,无数价值连城的随葬珍宝也是从这个小孔盗走的。溥仪派到东陵重殓慈禧的宗室遗臣也是从这个小孔爬进爬出的。考古工作者也是从这个小孔进入地宫的。

有人会问,盗洞口旁那根木桩有什么作用呢?原来,这根木桩支顶着方城隧道券内北墙的底部。因为露出了金刚墙后,方城隧道券内的北墙下就被挖空了,等于这道墙悬了起来。为了防止这道墙下沉坍塌,才支顶了这根木桩。后来为了安全起见,拆除了这道墙。拆除后露出了另一道墙,墙上有地宫入口处的券脸石。至此人们才明白被拆除的墙是为了遮挡券脸石,相当于皇帝陵哑巴院内的琉璃影壁。

慈禧陵地宫挡券墙上的盗口

从慈禧陵拆出的地宫挡券墙及地面条石

于是,人们从这个小方孔钻进了慈禧陵地宫。在地宫里,人们发现原来慈禧陵的地宫隧道券没有用砖砌实,而是空的,这就无形中为人们的清理开放提供了方便。隧道券内的地面用澄浆砖立墁成坡形。人们沿着隧道券坡状地面向里走了大约10米就到了平地上。

地宫地面用青白石铺墁,迎面是一巨大的石门楼,两扇石门关着,门楼建筑形式和地面上的陵寝门相似。每扇石门上除了雕一个兽面衔环铺首外,全部是光素平面。这次进入地宫,门虚掩着几个人一推门,门就慢慢开了,迎面又是一道石门,距第一道石门只有2米多,这道门没有门楼,上门槛和四个门簪都是铜的,每个门簪上都刻着一幅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在光线下仍然铜光闪闪。这一点即使是裕陵地宫也无法相比。门楼上面的月光石上雕刻着两组“龙凤呈祥”的图案。推开第二道石门进入金券,一具内棺端端正正地放在须弥座形的石棺床上,棺上的金漆藏文佛经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具内棺十分完整,破碎的外椁被扔在金券的西北角。椁盖朝上,上面乱堆着许多糟烂的丝织物。(www.xing528.com)

地宫金券西南角的册宝石[1]上叠放着一件龙袍。东南角的册宝石座上放着一个黄绸包,包着香册和香宝。

慈禧陵地宫隧道券南原挡券石位置口

关闭状态下的慈禧陵地宫第二道石门

清理地宫时发现的慈禧棺木外椁(老照片

慈禧陵地宫内册宝座

开启清理后的慈禧陵地宫

地宫里气味难闻,由于这次属于探视,在摄影师杜清林拍摄完地宫清理前的照片后,人们便很快地退出了地宫。

由于慈禧陵要赶在“五一”节前开放,根据地宫里面的实际情况,“慈禧陵地宫清理小组”经过开会研究决定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慈禧陵地宫和慈安陵地面建筑的清理维修工作必须在“五一”节前完成。此项工作由赵生、赵福禄负责。慈禧内棺待时间充裕时再作清理。

二、慈禧地宫残存文物的清理、收藏。此项工作由徐广源负责。

三、慈禧地宫金刚墙、挡券墙拆除和地宫入口处的整修。此项工作由杨宝田、赵生负责。

四、慈禧的外椁组装修复和地宫入口处的天桥安设。此项工作由木工周大明负责。

五、慈禧地宫照明设备的安装。此项工作由电工宁志存负责,徐广源协助。

六、慈禧地宫的文字说明。此项工作由徐广源、高福柱负责。

整个地宫的清理工作总指挥是所长宁玉福。

按照具体分工部署,慈禧陵地宫的整体清理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工作,终于在4月7日全部完成。

慈禧陵地宫于1979年4月8日正式对游人开放,由此清东陵迎来了第二次旅游高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