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湉进入皇宫当了皇帝以后,不仅失去了父爱、母爱,还失去了他一生的幸福。难怪他的父亲醇亲王奕在听到慈禧宣布自己儿子为新皇帝时,除了碰头痛哭,还昏倒在地上。因为他太了解慈禧了,深知儿子进入皇宫就等于落入了魔掌,必死无疑了。
光绪帝四岁入宫至十七岁亲政前是一个相对比较自由的孩子。光绪帝在幼小的时候,慈禧就要求还是小孩子的载湉称她为“亲爸爸”。在宫廷里居住过两年的德龄女士在《清宫二年记》中写道:“皇帝及余等皆呼太后以男称。她曾亲耳听到,光绪皇帝每次向太后请安时都要说‘亲爸爸吉祥’!”
光绪帝为什么不按满洲习惯称慈禧为“额娘”,而偏偏称之为“爸爸”,并且强调一个“亲”字呢?
笔者曾请教过东陵满族旗人中的一些老人,他们会俗称自己的母亲为“奶”,称奶奶为“太”,称伯父、叔父为“大爹”“二爹”,称嫂子为“姐”,而上年纪的人称自己爸爸为“阿玛”。
年轻时的光绪帝
清东陵的满族人是当年看守皇陵八旗人的后裔,他们以家族的形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东陵,给某一个皇帝、皇后或妃子的坟墓当差,这种关系延续了数百年不间断。因此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称谓上也与汉族不同。
因此,笔者认为光绪帝称慈禧“亲爸爸”是一种心理感情和政治的需要。中国封建社会从孔子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开始,轻视女子的思想一直传袭,女子只能作为男子的附庸。在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家长制”的影响下,人们对男子的权力是尊崇的,天下最尊崇的男人是皇帝,称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同治帝载淳为慈禧亲生,而光绪皇帝载湉却是慈禧的亲妹妹所生。慈禧曾说:“光绪皇帝的父亲就是醇王,他的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让天下最尊贵的男人称自己“亲爸爸”,这无疑是在告诫光绪帝:你要老老实实地听我的话。我不仅是你的长辈,更是你心目中爸爸一样地位的人。同时也向天下臣民表明她的地位高于皇帝,是大清国天经地义的统治者,她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
光绪帝可以说是清朝皇帝中最悲惨的一位了。尽管他做了三十四年的皇帝,在位时间之长在清帝中位居第三位,但他只不过是慈禧手中的一个棋子,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是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期;第二段是皇帝大婚后的亲政时期;第三阶段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囚禁时期。最终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三十八岁的光绪帝竟然死在年已七十四岁的慈禧之前,两人的死亡时间相差不足二十个小时。一个国家的两个顶尖人物接连去世,这在清朝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又因为生前母子二人的关系是那样的对立和微妙,并且死亡时间又如此接近,所以人们对于光绪帝的死因众说纷纭,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大都认为光绪帝是被人谋害致死的。其说法有四种:
一、慈禧害死说。《清稗类钞》等书中认为,慈禧在病危期间,唯恐自己死后光绪帝重新执政,推翻她制造的一系列冤案,于是将光绪帝害死。
《清末民初云烟录》中记载了一位曾经给光绪治病的名医的说法:
清末湖北名医吕用宾曾追述一件有关的事。据吕谈,当时太后视光绪皇帝为眼中钉,而又难以下手,遂以皇帝有病为名,想借医生之手,用误药致帝于死,然后嫁祸于人。但太医善于规避责任,一向用药和平,积习成风,所开药方既不能治好病,也不会治死人,使其无隙可乘。因而,太后就责令各省督抚推荐医生,指望对帝杂以虎狼之药。吕被湖北省保举进京,入宫仔细诊察光绪皇帝并无大病,不过饮食劳伤,拟用轻药调治,而太后不准,说过去太医所开轻药不中用,非开重药不可。在严威之下,吕震恐失次,竟然因此得了咽膈病。
光绪帝朝服像
清宗室成员的后人——启功先生依据祖辈亲历见闻著有《启功口述历史》一书,他结合自己的文史考证,对于光绪帝的死是这样说的:
西太后得的是痢疾,所以从病危到弥留的时间拉得比较长。候的时间一长,大臣们都有些体力不支,便纷纷坐在台阶上,哪儿哪儿都是,情景非常狼狈。就在宣布西太后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当时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前也从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急症大病,隆裕皇后也始终在慈禧这边忙活。但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接着这边屋里才哭了起来,表明太后已死,整个乐寿堂跟着哭成一片,在我曾祖父参与主持下举行哀礼。
其实,谁也说不清西太后到底是什么时候怎么死的,也许她真的挺到光绪死后,也许早就死了,只是密不发丧,只有等到宣布光绪死后才发丧。这已成了千古疑案。查太医院的任何档案也不会有真实的记载。但光绪帝在死之前,西太后曾亲赐他一碗“塌喇”,确是我曾祖父亲见亲问过的。这显然是一碗毒药。而那位太医院正堂姓张,后来我们家人有病还常请他来看,我们管他叫张大人。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还有一种说法,是西太后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前面,所以下了毒手。这也是可能的。
二、李连英害死说。英国人布兰德和白克浩司合著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认为,太监李连英等人平日仗着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帝,他们害怕慈禧死后光绪帝重新掌政,会清算他们往日的罪孽,所以抢在慈禧死前先把光绪帝害死,以绝后患。德龄在《慈禧恋爱纪实》中这样写道:
光绪的死,外面曾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我现在就打算把真相告诉读者。……光绪关在瀛台的时候,曾经开始写一本日记。将他每日所做的事及他内心的思想都实录下来。不幸其中有一部分不知怎么传了出去,而引起了李莲(连)英的注意。这一部分日记的大意可以归纳成为以下的一段:“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里觉得老佛爷必定会在我以前死。如果真如此,我必下令斩杀袁世凯与李莲英。”杀死袁世凯与否,当然不是李莲英所关心的。但他的名字也列在该死的人里面,现在老佛爷的春秋已高,随时都有大行的可能,不由得使李莲英有点儿惊慌。……李莲英听得光绪的日记里有这样的文字之后,立即就去报告给老佛爷听。她听了虽然没有发雷霆之怒,却满面浮起了不快的颜色。狡猾的李莲英向太后进谗言道:“皇上似乎在想要死在老佛爷之后哩,真想不透他所以这么想的理由!过去他跟袁世凯设计要害老佛爷性命的事,我们还没忘记哩!”“李莲英”,太后问,“你以为这是他想谋取我性命的另一次企图吗?”李莲英奸诈之极,只在脸上掠过一层悲伤的表情,“你的意见如何?”太后问。“若是皇上在老佛爷以前死,那么各方面就都容易办了。”这些著名的太监向来是不主张向皇上或皇后奏得明明白白的,他们所奏谏的往往都是含糊其词,适可而止。听了李莲英的这番话之后,老佛爷便下旨道:“皇上病得很厉害。他过去一直病着,以后他的病也一定不会好。我心里想他的病之所以迟迟不愈,大约是一般侍奉汤药的人不尽职所致。此后还是你去看看吧!”李莲英也用不着再问起他的话了。他立即就将光绪一切饮食医药的事一把都揽了过来。不久以后,光绪就卧床不起。李莲英服侍他之后似乎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他的病。光绪明知道他是逐渐地中毒,可是他却无能为力。……李莲英一直留在光绪的房里,名义上是照顾他,事实上却像个追命鬼,滞留着要抓人……光绪在万分痛楚中死去。
三、袁世凯害死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认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帝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他,袁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帝绝不会轻饶自己,所以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帝毒死。
康有为也认为光绪帝是袁世凯害死的。他在《讨袁檄文》中写道:近者太后春秋已高,袁世凯毒谋已急,密行重贿,累啖御医。……冬来,后病奄碟,人命危浅。宫车宴杂,不日不时,袁世凯遂铤而走险。力荐学西医者速发毒谋,西药性烈,微剂分进,遂于太后升遐之际,能操旦夕决命之权,天地惨黯,山陵崩坏,风雨号泣,海水怒立,于是我舍身救国之圣主,遂毒弑于逆贼袁世凯之手矣。
四、奕劻害死说。《国闻备乘》中写道:迨奕劻荐商部郎中力钧入宫,进利剂,遂腹泻不止。次日钧再入视,上怒目视之,不敢言。钧惧,遂托疾不往。谓恐他日以大逆之名,卖己以谢天下也。
这种说法很不靠谱,支持率很低。
为什么人们深信光绪帝是被害死的呢?原来,这种消息来自皇宫太医院御医的说法。曾经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曾发表文章说,在光绪帝死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帝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帝便死了。由此,这位御医认为光绪帝肯定是被人害死的。(www.xing528.com)
清朝官方说法则称光绪帝是正常死亡的。《德宗景皇帝实录》记载:
袁世凯戎装全身像
康有为像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壬申,上不豫。谕内阁: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又谕:朕钦奉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
癸酉,上疾增剧。谕内阁:自去年入秋以来,朕躬不豫。当经谕令各省将军督抚保荐良医。旋据直隶、两江、湖广、浙江各督抚先后保送陈秉均、曹元恒、吕用宾、周景涛、杜钟骏、施焕、张鹏年等来京诊视,惟所服方药,迄未见效。近复阴阳两亏,标本兼病,胸满胃逆,腰腿酸疼,饮食减少,转动则气壅欬喘,益以麻冷发热等症,夜不能寐,精神困惫,实难支持,朕心殊深焦虑。著各省将军督抚遴选精通医学之人,无论有无官职,迅速保送来京,听候传诊。如能奏效,当予以不次之赏。其原保之将军督抚并一体加恩,将此通谕知之。
(同日)谕军机大臣等,朝令大典,常服理次,摄政王著在诸王之前。上疾大渐。酉刻,崩于瀛台之涵元殿。
曾经在宫内为慈禧画过肖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也认为光绪帝是死于疾病。她在《清宫见闻杂记》中说:
光绪之变政失败,实为光绪帝之当头一击。……光绪帝圣躬素不康强,今经此变故,体力遂锐改,旧病大作。于是反对后党之人,信口雌黄,太后将不利于帝,饮以毒药者,而更欲恩于宗室中选一冲动平庸之子,继登大位。废立之说,晔于天下,即外人亦有信之者。既而阅数年后,其说始寝。夫以太后权力之大,将何事不可为者,鸩死光绪帝,正易事耳。而终未为之,亦可见人言之不足信矣。
《申报》是清朝最开放的媒体,在光绪帝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着光绪帝的病情变化,并且连续报道三十多次,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脉案和药方。较之清宫档案,《申报》的记载似乎更为可信,因为它是公开的报道,为宫廷内外人所共见。从这些报道来看,光绪帝从这一年的六月起,病情日渐加重,虽经多方诊治,却总不见效。在去世前第九日,光绪帝已不再召见军机大臣,用药由庆亲王奕劻和醇亲王奕商量,可见病情已十分严重。
法国驻北京使馆医师多德福曾给光绪帝看过病,在经过问、听、化验之后他描述病情说:肺中气音尚无常现症,而运血较乱,脉息数而无力。头痛,胸间虚火,耳鸣头晕,似脚无根,加以恶寒,而腿膝尤甚。自觉指木,腿亦酸痛,体有作痒处,耳亦微聋,目视之力较减。腰疼。至于生行小水之功,其乱独重。一看小水,其色淡白而少,迨用化学将小水分化,内中尚无蛋青一质,而分量减轻,时常小便,频数而少,一日之内于小便相宜,似乎不足。
多德福根据诊断认为,光绪帝病原为“败腰”,应治疗的方案为:“养身善法,总之莫善于惟日食人乳或牛乳矣,他物均不宜入口。每日约食六斤左右,而食牛乳时,应加入辣格多思(奶糖)一两五钱,如此食乳须数月。若以药而论,则用外洋地黄末,实属有功。腰疼,干擦可安痛楚。西洋有吸气罐,用之成效亦然。”对于光绪帝的遗精症,多德福认为:“宜先设法治腰,然后止遗精。”多德福对医治好光绪帝的病很有信心。他表示,如果按照他说的这种方法治疗,光绪帝完全可以康复。
光绪帝部分脉案
光绪帝自述病原的秘档
一些历史专家、学者对清宫档案光绪帝《脉案》分析后认为,光绪帝属于正常病死。
那么,光绪帝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1980年6月,清西陵打开了光绪帝的崇陵地宫,对棺椁进行了保护性的清理,并特意将光绪帝和孝定景皇后的头发和部分光绪帝的遗骨留出来一小部分作为日后的科学检测之用。
2003年,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小组将光绪帝死因列为研究项目,利用科技刑侦手段历经五年的检验、分析、研究,2008年11月2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等单位在北京正式宣布研究结果:光绪帝死于砷中毒,即人们常说的砒霜中毒。
这个结果就是告诉人们:光绪帝是被人害死的。对于害死光绪帝的凶手,人们不难猜测:究竟有谁恨光绪帝而非要治其于死地呢?在当时的大清国究竟谁有这个能力和机会呢?不言而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慈禧。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
慈禧生前作威作福,死后依然享乐。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慈禧撒手人寰二十年后,她的陵寝惨遭盗掘,她的尸体被抛了出来,扒光了上衣,赤裸地躺在棺椁盖上,这是她做梦都不会想到的,有人胆敢对她做出如此罪大恶极、“大逆不道”之事。
【注释】
[1]又称《端肃遗事密札》,即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时身边军机章京给北京同僚的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