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茅洋乡的位置、历史及名称变迁

茅洋乡的位置、历史及名称变迁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茅洋乡位于象山半岛中南部,东界荷花芯山,与丹城镇、东陈乡接壤;南靠五狮山,与新桥镇毗连;西傍白仙山,与泗洲头、西周镇相邻;西南控蟹钳港,水路交通发达;北隔小大雷山,与墙头镇相接。唐神龙二年象山立县,分5乡,茅洋属归仁乡。1929年建文山、茅洋、溪口、郑家庄、南充、屠家园6乡,属第四区。1950年冬,茅洋划分为文洋、茅洋、郑园、南屠4乡。1981年11月18日,因与奉化溪口公社重名,遂改名茅洋公社。1983年9月,改称茅洋乡。

茅洋乡的位置、历史及名称变迁

茅洋乡位于象山半岛中南部,东界荷花芯山,与丹城镇、东陈乡接壤;南靠五狮山,与新桥镇毗连;西傍白仙山,与泗洲头、西周镇相邻;西南控蟹钳港,水路交通发达;北隔小大雷山,与墙头镇相接。三面环山,一路通海。乡域面积47平方公里,下辖南充、屠家园、大地园、溪东、杨家岙、山下叶、郑家庄、徐家岙、小白岩、白岩下、兴坑、文山、花墙、台头、洋岙山、溪口、上缸厂、银洋、茅洋、乌石峧、李家弄等21个行政村,1.5万人。耕地面积733公顷,滩涂53公顷,山林3101公顷,森林覆盖率65.5%。

唐神龙二年(706)象山立县,分5乡,茅洋属归仁乡。宋属归仁乡管溪保。明朝属归仁乡七都。清时属归仁乡九都、十都(一半)。宣统二年(1910)属西二乡。

1912年属西二乡。1929年建文山、茅洋、溪口、郑家庄、南充、屠家园6乡,属第四区。1934年调整为文洋、郑溪、南屠3乡,属第三督导区。1939年并为溪口乡。1941年属象南区。1946年直属于县。

新中国成立后,属象山县溪口乡。改保甲制为村制,属新桥区,辖45个自然村。1950年冬,茅洋划分为文洋、茅洋、郑园、南屠4乡。1956年2月,4乡合并称溪口乡。1958年10月,成立新兴人民公社溪口大队和南屠大队。1959年3月,二大队又合并属新兴公社溪口管理区。1961年10月,撤销新兴人民公社,成立溪口人民公社,属新桥区。1965年,撤区后又直属于县。1972年改属南庄区。1981年11月18日,因与奉化溪口公社重名,遂改名茅洋公社。1983年9月,改称茅洋乡。1992年5月,撤区后再次直属于县。

茅洋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庙山头是早期先民生活的地方,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占地近7000平方米。在此采集到各种类型夹碳、夹砂红陶片,有器口沿、器腹、器底、舌形鼎等等,被公布为象山县文物保护点,为江南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又一新的实物资料。后汉乾祐二年(949)境内首创佛院——蓬莱院,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在五狮山南麓建五师院,明朝的王梃游五狮山时曾写下一读“平生为有寻山癖,此日登临一振兴。春逐马蹄花欲放,香侵茅屋茗初肥。千寻峭壁孤云在,万里遥空五锡飞。最是东风二三子,雅歌归去笑相依。”两寺均为象山十八大寺院之一,历来游人香客不绝,文人墨客流连。在五狮山北麓,原日军侵华时所办的“华中矿业公司”遗址是象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毋忘碑“、“万人坑”等为青少年的成长培元扶正,使他们莫忘国耻。

蔡家石头村始建于宋朝中期,面积近5000平方米,三合院结构,四周四通,高低错落。蛮石墙、弹石路、青瓦盖,在青山绿溪中掩映环绕,成片累排,原始、古朴、素雅,有竹木花草点缀其间,引人人胜。无论是远望近看,还是入村探访,如临桃花源境,令人心旷神怡。

溪口水库建于1970年,坝高28米,长338.5米,集雨面积13.5平方公里。山蓝蓝、水蓝蓝,山水倒映,水天合一,水鸟凫水,白鹭翻飞。雨季,流水岩瀑布,轰然作响,“激起飞雨千万点,化作矶珠撒满天”,是最妥帖不过的写照。

徐家岙千年古樟闻名县内外,枝叶茂盛,六人合围还差半截。据传说,此树是朱元璋落难时(约1366年)在泗洲头灵岩山寺烧香,与徐氏祖先相识随徐氏回村,栽树为义,亲手栽下一樟一枫。右边樟树左边枫树,以树成气,如今樟、枫已成参天大树,直入云霄。但古樟在1956年12号台风中折断,因树大根深,仍高百丈,遮天盖地,四季散发着独特的香樟气味。夏日,是纳凉歇息之住处。

台头的龙狮舞。据台头村龙狮舞老前辈石富新说,台头村坐落在云雾缭绕的高山脚下,山形像沉睡着的五只狮子,因此称为“五狮山”。传说,在五狮山上,有两个和尚养着一只老虎,有一天,老和尚与别人下棋,忘记给老虎喂食,饿虎吃掉了小和尚,老和尚大怒,拿起庙里的山门杠追打老虎,老虎掉入井里,井水上泛,老和尚用石磨封住井口,久而久之老虎成仙变龙,化身上京赴考中了状元,称“白状元”。白状元每年五月来茅洋,给茅洋带来雨水,认定是白龙化身,因此称为“五狮山老白龙”。为了纪念此龙为民造福,1946年台头村成立了“青年游艺灯会”,每年春节元宵节,各村都会举行舞龙。改革开放后,太平盛世,社会和谐,欣欣向荣,台头村的群众想象着初醒的五狮会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来和龙一起戏珠、玩球,表达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和祝福,于是五只狮子加入了舞龙队伍,形成了当年的“五狮山龙狮舞”。2006年应邀参加县民间艺术表演,使五狮山龙狮舞名扬全县。

一直以来,茅洋乡以特色农业带领全乡人民致富,有肉猪、花木、杨梅茶叶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南充村33公顷的苦丁茶、小白岩村33公顷天池翠无公害茶叶场两个宁波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茅洋村8公顷杨梅山成为县优质杨梅生产示范基地,肉猪年存栏数达到1万头以上。同时文山鱼鲞、白岩下苔菜、杨家岙著片、南充树根雕等产品成为地方特色品牌。其中文山鱼已有200多年历史,自捕自晒自销,俗称“卖烤头”。(www.xing528.com)

茅洋日军“华中矿业公司”遗址位于茅洋乡五狮山主峰北麓,茅洋氟石矿区附近。1941年5月18日,侵华日军200多人,押解500多名劳工从松岙登岸,进入茅洋开办“华中矿业公司”。期间,日军无恶不作,强划“矿区”,构筑碉堡,架设电网,大肆掠夺氟矿资源,并以此为据点,控制全县。1945年8月抗战胜利之际,日军又大肆破坏矿区设施。现存有“万人坑”2个,在茅洋村上胡山北麓,东、西两坑相距约10米。凡是被日军杀害、折磨而死、矿井坍方压死、爆炸致死者都抛尸于此。1962年曾掘出累累白骨,可辨人骨竟有2700多具。“杀人场”在龙角山腰,距离“万人坑”100多米,是日军残杀抗日志士和无辜百姓的地方。

碉堡,现存有3座:一座在水井头山,可控制矿区西部通道;一座在乌石村西南小山岗上,距矿区约0.5公里,背靠五狮山主峰,面朝公路,控制隘口;另一座在金山头,控制溪口街通往茅洋的通道。3座碉堡均呈圆柱形,大块乱石砌筑,水泥嵌缝,十分坚固。

地堡,现存2座:一座在大岩头岗山脚,原日军大队部营房西侧;另一座在矿区西3公里的蛎江埠口。另外,大岩头岗山脚还留有日军大队部营房残壁,南面有一个水泥浴池,北面13米处有两座弹药库残墙。

上述遗址,1985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8月,在“华中矿业公司”遗址内建成“茅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由“毋忘碑”和“日本侵略军在象山罪行陈列馆”组成。

“毋忘碑”建在上胡山脚“万人坑”遗址边,占地1998平方米。碑立在六角亭内,黑色花岗岩贴面,高1.6米,正面镌刻着“毋忘碑”三个镭金大字,为原中顾委委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铁瑛同志所题。背面的碑文,记载着“万人坑”的悲惨历史。

“日本侵略军在象山罪行陈列馆”,建在茅洋地界日军警备大队部遗址一侧,西距“毋忘碑”约500米,为园林建筑,坐东朝西,占地3335平方米。陈列馆高7米,建筑面积264平方米。陈列馆内,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展出了200多幅描写象山抗战的历史图片。图片的内容按性质分为6个部分:侵华日军侵占象山始末、侵华日军在象山的历史罪行、侵华日军在茅洋的历史罪行、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华日军、抗日志土为国血染山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茅洋乡政府象山县方志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