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避岙乡位居象山县境北部,东邻贤庠镇、大徐镇,南依西沪港与墙头、西周镇毗邻,西北濒临象山港与奉化、鄞州隔海相望,面积43.6平方公里。乡名因黄避岙村村名而得。据嘉靖《象山县志》记我,传小康王(宋高宗)归朝,金兵一路追捕,康王从涂茨镇毛湾村登岸,至贤庠镇着衣亭脱去龙袍换成微服逃至该村,幸遇一农妇施计相救。金兵过后农妇又将康王送至西泽码头,北渡象山港安全脱险,此村因名黄避岙。
宋属游仙乡鸭屿保。明属游仙乡二十二、二十三都。清朝,鸭屿、白屿、山夹岙等西沪港沿岸诸村属政实乡二十二都,余为游仙乡十六都。1946年8月属东港乡。新中国成立后属大徐区。拆建黄避岙乡、龙屿乡、大林乡,改保甲制为村组。1956年,合并为黄避岙乡。1958年9月,拆为黄避岙大队,龙屿大队(属岭晁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合并为黄避岙公社,属大徐区。1983年,撤公社建乡政府,辖27村。1992年5月,撤区后直属县。2004年6月,合并为黄避岙、大林、山夹岙、鸭屿、塔头旺、白屿、驿角岙、高泥、鲁家岙、横里、龙屿、横塘、兵营、周家、谢家、大斜桥等16个行政村。
黄避岙乡依山傍海,风景秀美。2002年12月,成为宁波市首家生态示范乡。2007年1月,正式创建省级生态示范乡,集餐饮、住宿、会议、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海上度假区胜地——“北黄金海岸”度假村,陆上建筑和海面建筑和谐结合,网箱养殖和休闲垂钓集为一体,更有先进的海水游泳池,为全乡带来了旺盛的人气。位于象山港南面与西沪港交界处的陈岙度假村,地形呈带状,面积为133公顷,山坡上有天然水库,下有几千米长的沙滩。
黄避岙乡历史悠久,春秋时即有居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内存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高泥山,位于黄避岙乡南部。东西走向,东起东岙弄连马岙山,西尽象山港,长6.5公里;南临西沪港,北靠黄避岙平原,最宽约3公里。系珠山向西延伸余脉,由主峰得名。山体破碎,海拔不高。主峰居西,里高泥村西北,东南距丹城13.3公里,海拔289.2米。由高泥片村得名;一名黄大山,来历不详。北有狮子山,西北有陈岙山,西南有凤凰山,其东依次有鲁家山、燕子山(一名庵基坪)、虎头山、高墩洋山、糯米山尖、上蒋山、凤凰山、庵基山诸峰。主峰北麓有唐代青瓷窑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麓高泥片村,清宣统时曾辟为军港,民国时拟建海军学校,今存军营遗址。
陈岙唐代青瓷窑址,在黄避岙乡黄大山脚下塔曼礁西边的一个山丘上。山丘坡度平缓,背山面海,海上交通方便。1974年10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专家根据史籍记载,实地查看发现两座青瓷龙窑,依山并列而筑,窑头朝西,窑尾朝东,各长50米,宽5米。窑体已埋入地下,周围是瓷片堆积层,东西长100多米,南北宽约60米,厚达1米余。出土器物有碗、罐、盘、钵、瓮等。碗的残片极多,出土比重最大,造型的基本特征是敛口、曲腹平度,在我国青瓷装饰中,比河南郑县窑、湖南长沙窑都早得多。在堆积层中还发现匣体、垫饼两种窑具,数量较多。(www.xing528.com)
陈岙瓷窑建于唐朝初期,属当时著名“越窑”之一。该窑的发掘,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沿海地区瓷器生产情况和我国瓷器发展的历史很有价值。1982年10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避岙乡大林诸碑,大林,自宋,代建村以来,文运昌盛,宗祠、庙宇、寺庵、凉亭和要道等地,均有石碑刻字,昭穆后人。其中双桂遗风碑、象山林氏宗谱序碑、唐九牧先生林披传碑、赵构碑、吴生墓表为其中著名者。
护境禅寺,在黄避岙乡大林村。清雍正《浙江通志》列为禅院之七。始建于东汉,原名游仙庵,由住持游仙和尚得名。唐武则天朝,改名广福院,规模宏敞,有大殿九进。吴越时,因护民不愿迁徙,被官兵焚毁,剩观音殿。宋建隆二年重建。熙宁二年加赐“寿圣”二字。原为宁波天童阿育王寺子院,有大雄宝殿、金刚殿、生辰殿、方丈殿、东西厢房等60余间,占地30余亩。寺田380亩,山林500余亩。相传宋高宗赵构曾避难宿寺,后思其恩,遂亲笔题赐御碑,云:“如无神灵福慧,何能指示算人脱险,未知广福院何朝遗迹,今日观护境寺重兴。”遂名护境寺。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赐“护境广福院”额。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重修。清咸丰七年(1857)又修。后废。存方印一颗(在县文管会)及部分残迹。
(黄避岙乡政府象山县方志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