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山县定塘镇:历史源远流长,山海交汇

象山县定塘镇:历史源远流长,山海交汇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塘镇位于象山县中南部,东靠大明山与石浦镇接壤,西临岳井洋与宁海长街镇相望,北与新桥镇以将军山为界,南与晓塘乡以双峰山为界。1987年4月,定塘乡改为建制镇。1992年5月,中楼、大塘两乡并入定塘镇,设50个村委会和1个居民区。据记载,定塘镇沙地村龙头山东南麓的新安寺(禅寺)距今已1054年,建于五代周广顺三年,这是关于定塘镇最早的记载。定塘镇区原为浅海涂滩,仅有山坡地。

象山县定塘镇:历史源远流长,山海交汇

定塘镇位于象山县中南部,东靠大明山与石浦镇接壤,西临岳井洋与宁海长街镇相望,北与新桥镇以将军山为界,南与晓塘乡以双峰山为界。全镇面积59.5平方公里。镇区位于镇境西,面积约0.8平方公里。截止2007年底,全镇共有34092人。以汉族为主,另有黎族布依族蒙古族等12个少数民族。镇域范围内环境优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河网纵横。境内东部及南北两侧属丘陵地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其余大部分属平原水网地带,海拔较低,一般在2.5-4米之间,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西北部灵岩山为全镇最高峰。全县最大的平原水库-大塘港纵穿本镇,东西走向的长塘河和叶荫港横穿镇境流入大塘港。

定塘馍礁横村村貌

定塘取定山、后洋塘各一字而成。宋、明、清皆属归仁乡,清宣统二年(1910)为奠南乡昌石镇地。1929年拆为8乡。1941年属石浦区。1951年,拆建定塘、下营、大塘、中楼、镜田5乡。1952年6月,改昌国区为定山区。翌年8月,镜田乡划归定山区。1956年,并中楼、镜田置中楼乡,并定塘、下营置定塘乡。1987年4月,定塘乡改为建制镇。1992年5月,中楼、大塘两乡并入定塘镇,设50个村委会和1个居民区。2004年8月,镇内调整行政村,辖金牛港、漕港、花港、宁波站、英山、中站、礁横、叶口山、盛平山、田洋湖、灵雅舍、台洞塘、中泥、镜架岙、岙底、新岙、周岙、后洋塘、大湾山、下营、渡头、定山、洋岙、方前、沙地、白墩、葫芦门、小湾塘等2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小灵岩位于镇西北小灵岩,海拔255.3米。巨石圆耸,宛如盘堆玉印似饭蒸。由于山形与西北泗洲头镇的大灵岩相类,且遥遥相对,故名,从象山与宁海的不同角度看,大都可以同时看到,因此是一对姐妹岩,但是整体山形比大灵岩更秀美。小灵岩突兀而起,四周悬岩绝壁,惟东西两崖缝间可艰难攀登,峰顶由三块巨岩组成,呈三角形,中嵌50平方米沙石土,间有草木,设有航空标志。岩缝间长有山茶、秋兰。紧贴南面悬岩有仙灵庵,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坐北朝南,北以岩壁为墙,东西两厢近石峰。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4平方米,远看有“悬空寺”的感觉,素有“绿叶影黄墙,寻仙即采玉”之誉,为县胜景之一。2006年,开始修建灵岩山进山道路,发展农家乐项目,依托象山影视城,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据记载,定塘镇沙地村龙头山东南麓的新安寺(禅寺)距今已1054年,建于五代周广顺三年(953),这是关于定塘镇最早的记载。2007年,历经千年的新安寺重新修整,建起大雄宝殿,供奉佛像,延续香火。

大泥塘红庙庙会。定塘镇区原为浅海涂滩,仅有山坡地。历宋、元、明、清围垦,始成定山平原。据民国《象山县志》载,明永乐二年(1404)至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已围筑定山、新番等塘。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围筑黄湾、田洋湖、胡家屿、冷湾、小新城、葫芦门、下营、上岙、中岙、楼下舍、潭洞塘、杨岙、大泥塘等塘。其中大泥塘始围于清嘉庆五年(1800),月楼与小湾塘黄家、后洋塘池家、宁波站奚家与吴家、叶口山陆家、大花港俞家与陈家及东溪励家、儒雅洋何家等,号称“十八柱”,历五载围成大塘,得田13600亩。民国《象山县志》载,因“堵塘中最大”,故名大泥塘,后又在其外围陆续围成若干小塘,形成10平方公里的大岛。为纪念十八先贤的丰功伟绩,于清道光五年(1825)建造纪念性传统建筑镇潮庙,供奉平水大帝。该庙的外墙都涂上红色故称为红庙。岛上民众以此庙为中心举行传统庙会活动,定为每年的五月廿七为行会佳期。行会程序有:(1)举行庆典仪式,在庙前道地中央放两张八仙桌子,桌子上摆着猪、羊、鱼面、点心等八素八荤盘头,由道士念经祭祀。(2)由长老宣读祭文。(3)鸣锣放炮,宣布行会开始。行会队伍组成:(1)有清道旗三面大锣开道,(2)高抬“平水大帝、刘猛将军、十八先贤长生位”等神侯塑像。(3)有各种帅旗、令旗、罗伞、全副鸾驾、各色彩旗。(4)有一个道土、四个红黑帽人。(5)有锣鼓队、腰鼓队、龙灯队、车灯队等演艺队。组成二、三百人的游行队伍。一路上五色龙旗招展,号角四鸣,鞭炮隆隆,锣鼓喧天。这天全大塘每家每户都要发麦糕、包粽子、做馒头等多种点心,热情招待客人,有些人家吃上二三十桌。这个隆重的行会活动,至今流传一百多年,现已成为大塘人民的民俗传统文化佳节。其中“大塘车灯”已成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抱儿石的传说。在定塘之南的双峰山西,崖畔危岩耸立,宛似慈母抱儿,民间盛传抱儿石故事。为象山最著名的几个传说之一。

古时,山上住着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人称石母、石子。石母慈悲为怀,茹素诵经,能占气象,报春水。石子年幼伶俐,玩耍之余,常向山下农民传报气象消息。母子深受农民敬爱。

附近山上有只娱蚣精,吞噬家畜,糟蹋庄稼,闹得鸡犬不宁。石母无法降伏,每日趺坐诵经,想感化娱蚣精,使其改过自新。谁料娱蚣精突然来到石母跟前,问她:“盘腿趺坐,所念何词?”石母答道:“我诵佛经,希望感动你的心,改邪归正,莫再造孽,致遭天谴。”娱蚣精反而仰天大笑:“你真杞人忧天。须知人间正道,即我之邪道,我之正路,人间却视为邪道。”娱蚣精推开石母:“若不看你吃斋念佛,早就填入我肚内。”(www.xing528.com)

一日,雷公出巡至南天门外,见石母仰天长叹,知娱蚣精造孽害人,心中大怒。想上次捉住娱蚣精,本想用雷磔死,那时它苦苦哀求,表示愿意悔改,才饶它一命。不料它口是心非,本性不改,仍在作恶害人。即时按下云头,大喝:“畜生,你怙恶不悛,今日断不饶你。”雷公挥手成风,吐气成雨,眨眼电闪,磨牙雷鸣,顷刻间沙飞石走,风雨交加。

娱蚣精自知不敌,奔至石母跟前表示侮改,请求救命。石母正抱子避雨,果然心动,让螟蚣精躲在母子二人中间。雷公赶到,要石母交出妖魔,石母苦苦为它求情,雷公告诉她:“上次受其骗,花言巧语不可信。”石母还求雷公宽恕。雷公见时刻已到,不能拖延,高喊:“母子二人勿动,孽畜吃我一雷!”九霄中白光一闪,一声霹雳,地动山摇,石母仍低头护妖,头被雷火击中,飞往远处。母子即时变为岩石,紧紧搂抱一起。

慈母抱儿石像永存崖上,抱儿石故事流传千古。

定山村以山得名,关于山名的来历有一段传说。

山在村北,原名龙头山。龙头山时常左右摆动,摆动时方圆十里居民尽受其殃,或则久旱不雨,田禾龟裂,颗粒无收;或则房倾屋倒,不得安居锦绣庄园,顿成恐怖世界,人人惴惴不安,一天几次去看龙头山有无动静,提心吊胆过日子。

一日,村中来了一位老道,鹤发童颜,飘然出尘,见此间土地肥沃而村落萧条,不禁动问,村人以情相告。老道掀髯道:“众位休惊,此事山人自有道理。“言毕,老道脚踏方步,绕山一周,对村民说:“尔等在东山脚建一碶门,即可镇住此山,不再动摇。“说毕拱手而去。

村民闻讯,热情高涨,争着出工,众擎易举,碘门不日告成。龙头山果然不动。村人为留纪念,改称此山为定山。

(定塘镇政府象山县方志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