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周镇:地理位置,面积大,环境优美

西周镇:地理位置,面积大,环境优美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周镇位于县城西北部,北濒象山港,东接墙头镇,南连茅洋乡、泗洲头镇,西及西南毗连宁海县大佳河镇,总面积162.72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振瀛路。西周大长溪上游称庆丰溪,源出蒙顶山北坡,北注象山港。西周镇由西周得名,曾别称西洲、西瀛。1992年5月,莲花、儒雅洋两乡并入西周镇。2001年6月18日下沈镇并入西周镇。西周镇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这里背山面海,环境优美。蒙顶山在西周镇南,有“西乡少祖山”之称。

西周镇:地理位置,面积大,环境优美

西周镇位于县城西北部,北濒象山港,东接墙头镇,南连茅洋乡、泗洲头镇,西及西南毗连宁海县大佳河镇,总面积162.72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振瀛路。下辖74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3个居委会,有手工业社2个。

全镇低山丘陵地貌占总面积的70%,由中性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构成,以黄泥土、淡塘泥田土和咸黏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丘连绵,峰峦起伏,与宁海交界东搬山,海拔810米,为县最高峰,中部蒙顶山海拔584.9米,为象山名山之一,600米以上山峰有7座。淡港为县西最长溪流,一源出伊家棋盘岩,一源出上了山,汇青龙水诸水曲折向北注入象山港,长19.6公里。西周大长溪上游称庆丰溪,源出蒙顶山北坡,北注象山港。

西周镇由西周得名,曾别称西洲、西瀛。据《周氏宗谱》载,宋淳熙间(1174-1189),其始祖讳琦从鄞县周家寮迁此建村,因周姓居多,故名西周。宋、元、明三代均隶政实乡,宣统二年(1910)改属西五乡。1929年,拆置镇安、西隅、莲花、湖滨、伊家、文岙、芭蕉、儒雅洋8乡,属第三区。1946年,西瀛、西陲合为西瀛乡,儒蕉、淡港合为西港乡。新中国成立后属墙头区(1950年5月前称西沪区)。1956年合西周、车岭两乡及文岙一部分建西周乡,合莲花、伊滨两乡及文岙一部建莲花乡,合儒雅洋、芭蕉两乡建儒雅洋乡,1958年9月,拆三乡为西周、车岭、文岙、莲花、伊滨、儒雅洋、芭蕉七大队,属西周公社。1959年11月,合为西周、莲花、儒雅洋三管理区。1961年10月,建西周、莲花、儒雅洋三公社,属墙头区。1992年5月,莲花、儒雅洋两乡并入西周镇。2001年6月18日下沈镇并入西周镇。下辖万金山、蒋家岙、柴溪、牌头、杭头、利山、下沈、八亩、官山、杰上、杰下、龙翔、荷欣、百贤、赖岙、田岙、东岙、寿丰、平台、扫基湾、上山、伊家、谢圣岙、蔡家田、上张、陈隘、湖边、潘埠、杨岙、莲花、勤丰、蚶岙、岙岭下、尖岭头、横山、下芭蕉、上芭蕉、山后胡、半坑于、金竹坑、尖坑、防东、山顶岭、赖家、倪家、西岙郑、隔溪张、儒雅洋、大竹园、箸岭、榜树岭、伊家山、蒙顶山、山头、沙泉、大岙、庆丰桥、车岭、寒山、新屋、下叶、初坑、土上、土下、上谢、白月岙、大坑、西前、瀛广、东瀛、弘瀛、瀛洲、虎山、乌沙、琴诗岙、文岙76个行政村和3个居委会。

截至2007年末,全镇总户数为17027户,有47289人。有壮族回族蒙古族满族侗族土家族畲族等14个少数民族。

西周镇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这里背山面海,环境优美。同时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

蒙顶山在西周镇南,有“西乡少祖山”之称。清县人姜炳璋《游蒙顶山记》云:“盖山极高,其顶极平,春夏五日不雾,故以‘蒙顶’称之。“登蒙顶山有三条路线:一从北麓沙地村上山,沿路有上马石、缚虎山、欢喜岭等胜景多处,路径盘曲仄小;二从东麓赖家村上山,羊肠小道,陡峭难登;三从南面芭蕉东岭头上山,路较平宽,山上茶民多从此路上下。

山顶为一小盆地,海拔约450米,四周山峦如屏,当中平展如砥。古人有“群峰列围嶂,回峦曲涧沟,却是宛子城,中亦多田畴”的描述。如今田畴变茶畦,鳞鳞绿如茵。蒙顶山村是县内唯一的茶叶专业村,所制“云雾茶”闻名遐迩,《宋会要·食货志》有载。有海拔500米以上山峰3座,成鼎立之势,北称大尖峰,海拔530米,南为小尖峰,海拔514米,其间有大茅蓬、小茅蓬、小天池等胜景。西即天峰,海拔584.9米。登临其巅,犹觉蒙山在脚下,“山外海环之,海外天环之,茫茫无际”。农历十月初一凌晨,若遇天色晴朗,即可观日月并出。天峰脚下有天寿寺,曾列为丛林,住僧众多,香火颇盛。日本高僧曾几度上山朝香,并献草书“海上奇观”匾额,今存县文管会。1975年县组织知识青年开发蒙顶山,改寺为住宅,现为茶场用房,西厢及正殿依旧,正殿内殿柱、栋宇完好。

蒙顶山麓有一“天洞”,洞口狭小,爬行进内,豁然中开,可直立行走。《大清一统志》载:蒙顶山在象山县西北45里,上有花气岩,其绝顶又名天峰,盘纤耸拔,为邑之望,中多平衍,可耕稼。倪象占《蓬山清话》:旧传蒙顶山上有梅尉古迹。今西麓有梅岩山。

历史文化名村——儒雅洋村

青龙山位于西周镇境内。东南、西北走向,南起儒雅洋谷地,北至琴诗岙、文岙而尽,长8公里;西至大长溪与蒙顶山相峙,东至淡港与白岩山相对,宽2.5—3.5公里。山以主峰得名。山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400米以上山峰7座。主峰在儒雅洋西岙郑村西北,东距丹城14.5公里,海拔514米。其西北五雷山,五峰相垒,最高一峰海拔474米。五雷山西北之娱蚣头,海拔492米。太平岗头、太平山、大坑山、对岗腰及吏峰西甫的乌岩山,海拔均在300米以上。群峰挺拔,景色秀丽。主峰削壁盘空,东有东摄潭,于层峰削壁中飞瀑直泻,旁有天窗岩,上有天窗,下有石几,可容十数人。西有乌岩山,黝然深秀,下有紫川潭,相传冒紫烟必雨。与其附近的鹤龟潭、白云潭号称为“谢圣三龙潭”。黄家寮山下的欧阳桥,老鹰山下的庆丰桥,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www.xing528.com)

民国《象山县志》载:青龙山西南由蒙顶山中出至车岭二里许,黝然深秀,曰乌岩山,有紫云潭。右为天窗岩,其五峰层叠者日五雷山。紫云龙潭,两岩对峙,有湍流,有瀑布,虽亢阳自若也。巨石围洞,洞深,人不敢问津。尝有紫云自洞中起,祈之,白蛇见,乃雨。旧传与东摄潭通。东摄在层岩中,扪萝而登,有小瀑坠滴,即潭也,山有鹤龟,得之即雨。宋邑令江翊祈雨如注。天窗岩,空阔容十数人,上有天窗,下有石几,俗名鬼洞岩。五雷山有五峰,相叠而下,谢仙所生故址。明嘉靖《象山县志》云:宋熙宁间,五雷山谢公宝徙居东摄潭右。宣和间,大旱,令江翊祈雨,见青龙现形,名青龙山。东有风南山,以风南庵得名。五雷山下之陈隘庵,已修葺一新。

白岩山位于西周、墙头两镇之间。南北走向,东至西沙岭连白仙山尽高泥港,长8.5公里;西至淡港与青龙山对峙,东靠西沪港,最宽处约3.6公里。

白岩山因岩石呈白色而得名。主峰狮子尾巴峻秀峭立,居于中部偏南,墙头徐家井头村西,东距丹城12.1公里,海拔550.9米。余峰较低北有杨岙山,西有紫云峰,南有万松山、铜鼓山,北越高架岭为蚶岙山。从此分东西两支:东支沿西沪港至蛤蛆嘴而尽,依次有中沙山、下沙山、花落山等峰,海拔均不足300米;西支出鹅公柱西北至象山港折向西南至淡港门王家塘山而尽,依次有红岩山、金岙山、中山等峰拔均在300米以下;主峰附近有大门岩、马迹岩、紫川潭、紫去潭等胜景。万松山下有千年古刹智门寺山苗圃设于此。

庆丰桥坐落在西周镇车岭片村庆丰溪上。据车岭《张氏宗谱》记载,桥始建于明嘉靖前,木质建屋五间次毁于洪水,屡毁屡建:现存两墩三孔石平桥,为清光绪十七年(1891)建。全桥长11.6米,桥面宽3.6米。侨台、桥墩均条石砌就,高3.1米。侨面两侧置石栏杆,各有栏板3块,内侧雕以凤凰麒麟等图案,西面栏板外侧题刻“庆丰桥”三字。石栏间望柱顶端为莲花座,中间一柱雕以狮、象。各种雕刻工艺精湛,图像活泼,形态如生,具有一定艺术价值。1985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儒雅洋欧阳桥坐落在西周镇儒雅洋村东北西沙岭脚。原系木结构,原名儒雅洋桥。明成化年间,宁波府同知欧阳懋署象山县事,途经这里,适遇乡人修桥,因“里人请名”,遂改名为欧阳桥,并题有“欧阳子过欧阳桥,千载奇逢在圣朝”的诗句。

由于桥建溪流弯处,多次毁于山洪。1948年,再次重修。现在察看桥墩,仍可见其陈迹。桥为三孔乱石拱桥,东西横跨于溪流上。全长51.35米,正桥长28米,宽5米。桥面用鹅卵石铺砌,两侧用块石排列,上置条石,以作桥栏。桥身高7米,厚0.6-0.9米。三孔,中孔跨度9.6米,边孔跨度均为8米。桥墩用条石砌成,呈半船形,南面突出约1米,筑分水尖,以减少上游山洪暴发时对桥身的冲力。桥东依山建有殿堂式凉亭3间,砖木结构,以供行人憩歇和避风雨。欧阳桥虽历尽沧桑,但雄姿犹在,是县内历史悠久、建造完好的大型乱石拱桥。

儒雅洋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长缘溪从其西南向东北穿过。明初,何氏家族迁居于此时,已有应、冯、陆等家族共居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何氏家族发展成象山望族,以清乾隆时期最为鼎盛,人才辈出。村落的发展,与何姓关系最大,尤其是何恭房,名声最响。人们说到儒雅洋提何恭房。何姓祖先仁六公在明洪武末年,自墙头下沙迁此,经过几代努力,至乾隆年间,何氏家族发展达到鼎盛时期。2005年底被公布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是宁波市首批认定的十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何恭房民居群,主要集中于村西南部分。与友大房共用之清中晚期大厅,两进数院,高大宏伟。此外,多为晚清至民国时期因地制宜的一字形、曲尺形小院与跨溪楼等单体建筑。它们连成一片,门道曲折,门户相通,屋里屋、门套门,外人入内,如入迷宫。恭房内唯——条约70米长的直巷,巷头巷屋做总门,巷内辟支门,共有门近10洞。恭房内有石窟门、月洞门、砖券门、变体垂花门、跨巷楼门,还有闸门,既便利生活,又防匪防盗。除本房门口严整外,又关心同族与全村的安全,于后墙弄建连通友二房、新大份之跨巷楼(已毁),在西南村口筑瞭望台(碉楼),东北村口修15间团练房。建筑大多为传统楼房,但在民国时期因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创建的女子学校校舍(老洋房)、书房(红屋间)以及会客宴客小洋房为西洋式建筑。另外还有友二房、新大份、崇本堂等古建筑

(齐海燕 周先赞 象山县方志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