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浦镇:东海渔业第一镇

石浦镇:东海渔业第一镇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浦镇以港扬名,北连舟山渔场,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等各渔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渔货交易的主要集散地和商贸辐辏之地。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如今的石浦镇如一颗璀璨的海滨明珠。石浦渔业经济发达,渔业综合实力名列全国乡镇前茅,被誉为“全国渔业第一镇”,还有“海鲜王国”之美誉。从1998年至今,每年一届,在石浦港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中国开渔节。

石浦镇:东海渔业第一镇

石浦镇位于象山半岛南端,陆域总面积126.06平方公里(含岛礁面积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由镇本土和檀头山岛、东门岛、对面山岛、半招列岛、渔山列岛等194个岛礁组成。下辖镜架、横路桥、鸡鸣、马盘、金丰、昌明、昌桥、九井、东卫、大桥、新鹤、蛟龙、上湾、蒋湾、横农、下塘、西边、中心、北山、东边、番头岙、凤上山、延农、五新、兰家、向浦、下金鸡、南向、司前、晓湾、星塘、低皎、井水、下洋墩、朝天门、上金鸡、雷公山、蒲湾、马峙、树桥头、坦塘、平阳厂、东渔、南汇、渔山、东丰、对面山、石渔、沙塘湾、平岩、铜瓦门、檀兴、金山、横渔等54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常住人口8.3万,流动人口3万余人。镇本土为东北一西南走向,北接新桥、定塘等乡镇;东濒大目洋、猫头洋,西扼三门水道,南隔石浦港与鹤浦镇、高塘岛乡相望,三面环海,陆上海岸线长108公里,如一条飘带逶迤在东海畔。石浦镇以港扬名,北连舟山渔场,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等各渔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渔货交易的主要集散地和商贸辐辏之地。

石浦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长期以来,一直是象山南部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宁波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如今的石浦镇如一颗璀璨的海滨明珠。因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和众多的历史遗存,独特的历史文化、海洋文化,1991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荣获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浦港1973年被列为全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1993年被列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中心渔港。

石浦以“沿溪布村,村前滨海处多岩石”而得名。石浦在唐代以前为鄞县属地;唐神龙二年(706),设象山县,辖石浦;宋立东门寨;元设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设前后千户所,筑城,为浙东抗倭前哨,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曾达此治军督战;明末清初,驻石游击将军张名振以石浦为基地,建立抗清大本营,后张苍水也以此为抗清基地,直至被捕;清顺治十八年(1661)“迁海”城毁;至康熙三十三年(1694)城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置千总署,道光五年(1825)改建宁波府同知署,宣统二年(1910)改隶昌石镇,辖123个村;民国元年(1912)划归南田县,曾迁县治于此,翌年仍归象山;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县属建制镇。现今的石浦镇由原东门乡、檀头山乡、番头乡、金星乡及昌国镇等六个乡镇合并而成。

像开渔节

石浦镇具山海、港口之利,特产丰富。石浦渔业经济发达,渔业综合实力名列全国乡镇前茅,被誉为“全国渔业第一镇”,还有“海鲜王国”之美誉。石浦盛产带鱼鳗鱼鲳鱼、墨鱼、黄鱼、梭子蟹对虾、泥蛤、蛭子等各种经济鱼类、贝类,皆为鲜美上品。全镇现拥有各类渔船(轮)1500余艘,渔业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石浦的东门渔村被命名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石浦还是华东地区水产品交易的中心,现有渔货集散量达40万吨以上,集泊位、收购、销售、运输、冷冻、冷藏、渔需物资供应、金融、电讯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投资L9亿元,占地300亩的新中国水产城也即将完工。

种养业以水稻蔬菜柑橘为主,近年来大力调整种养结构,扩大名特优农产品基地规模,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培育林特示范基地,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海淡水养殖达1.5万亩,发展特产林基地5000余亩。

石浦工业门类众多,全镇现有企业800余家,已形成水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医疗器械、食品生产为主,其他门类为辅的产业结构。

中国渔村景区

中国渔村一期工程2004年7月1日开放营业,中国渔港古城——石浦老街景区于2005年对外开放。中国开渔节和“三月三、踏沙滩”活动已成为石浦旅游的两张精美名片。2007年举办象山首届国际海钓节,2007年来石浦游客达150万人次。

石浦镇集山、海、岸、滩、港、涂、岛、礁为一体,青山滴翠,岛礁连绵,沙滩相伴,独具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北渔山属渔山列岛主岛,位于石浦东南47海里处,距公海12海里,面积0.7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3米,宛若万顷碧波中的一块绿色翡翠。这里危岩突兀,奇礁林立,海色湛蓝,海产丰富。有“悬崖翠瀑”的仙人掌,有搏击巨浪的五虎礁,有百余年指引航向的渔山灯塔,还有神工鬼斧的“仙人桥”,堪称海上仙境。现岛上约有居民百余人,除从事渔业采捕外,多数开设渔家酒店、宾馆迎接四方游客,2007年在该岛举办象山第一届国际海钓节,更使渔山岛声名远扬。(www.xing528.com)

檀头山岛位于石浦镇东10公里处的大目洋与猫头洋之间,从石浦港乘船约30分钟便可到达岛西的小沙码头。面积11.03平方公里,岛形如铁锚状,最高点海拔225米。檀头山岛均为火山凝灰岩构成,岗峦连绵,山野间灌木丛生,鸟语花香;岛中海湾众多,天然的奇岩、洞穴、沙滩置于其间。檀头山最著名的要数姐妹沙滩,两岛间一条约千米长堤,天造地设。沙堤之东侧白浪冲滩,金沙碧海;堤之西侧卵石遍地,涛声如鼓,景观奇异,有“东海第一滩”之称。

石浦港又名荔港,由东门、对面山、南田、高塘诸岛围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岛屏立,五门环列的“月牙”状封闭型港湾,有铜瓦门、东门、下湾门、蜊门及三门等五个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域主干中心线全长1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可泊万艘渔船深4—33米,可行数千吨级海轮,可避10级以上大风,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这优美的古诗,描绘的正是石浦渔港的地理风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区位条件,使石浦早在秦汉时就被辟为渔商港,各地渔船在此云集,清中叶以后福建、台州及温州的渔船、商船纷至沓来,商路渐开,市肆日盛,形成闽帮渔市。1933年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聂耳、王人美等30余人,专程来石浦港畔拍摄《渔光曲》外景和渔民的辛酸生活。从1998年至今,每年一届,在石浦港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中国开渔节。

皇城沙滩是宁波市新十景之一。滩头平缓,滩性软硬适中,长1800多米,宽300多米,浩浩然一展如畴。滩岸建有一个全省最大的露天演出场地,1万多个固定座位,1000多平方米的多层面露天舞台——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的主会场,给青山碧海增添了浓浓的现代气息。依皇城沙滩而建的中国渔村,是中国渔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中令人神往的地方。

石浦,作为历史悠久的渔港和商埠,老街古秀纯朴,海山风光绝佳,文物史迹丰富,体现渔文化、商贸文化、海防文化的人文景观随处可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镇中独具魅力。

石浦老街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近10万平方米,205米以上的古街有6条。整个古城由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延昌街等组成,原为历史驰名的商贸街,店铺林立、市肆繁华,后因时势变迁逐渐衰落。2004年老街经重修重建,既保存了它的历史原貌,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二湾摩崖石刻位于石浦二湾山上,在高约4米,长约20米的石壁上,从左至右分别为“如海恩波”、“岘石恩同”、“恩同海永”、“德与石存“、“季侯顾我”、“松屏蒲“、“视卒当如婴儿”、“将苑羽仪”、“严侯永瞻”、“石存恩在”十条阳文题刻,字迹圆润,刚劲有力,为宋代、明代题刻。明嘉靖年间,沿海倭寇为患,石浦一度成为重要的抗倭战场,石浦二湾摩崖石刻,见证了当年的抗倭历史,是一处珍贵的古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浦著名的历史人物有“浙东十四子”之一的邵景尧,石浦昌国人,明万历年间第二名进士,以学识渊博称誉于世。音乐家聂耳一行曾在石浦拍摄《渔光曲》外景,至今著名音乐家聂耳的雕像在石浦港畔的海滨公园矗立;历史学家吴哈少年时曾在石浦小学的前身敬业学堂就读三年;中国第一张新闻纸的研制者民国时期的金瀚就是石浦人。

石浦风情独特,各种节庆民俗活动颇具地方特色,浸透着浓郁的渔家气息和渔文化底蕴。传统的“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十五”节日等热闹非凡;后来兴起的九月十五“开渔节”更是盛况空前。

古历三月初三,都要到昌国东门外的沙头走一趟,嬉一嬉,叫做“三月三,走沙滩”。

(虞法兴象山县方志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