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洋镇位于宁海东部,东与胡陈乡相连,南接长街镇,西邻茶院乡,北交大佳何乡,并与象山县交界。东南靠胡陈港,西南临三门湾,北依盖苍山,背山面海。镇域面积160.31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居委会),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2万。曾是宁海、象山合并时的县政府驻地,为宁海东部的地理、文化、商贸中心。镇政府位于力兴中路128号。
镇以驻地力洋得名。力洋位于苍山之南,自盖苍山南麓南流的桃花溪流,经力洋再经毛屿港入海,流入力洋的一段大溪流叫做“沥水”。古人阴阳学说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北也属阳,力洋地处山南水北,即所说的“苍山之麓,沥水之阳”,故最早地名叫“沥阳”。旧时该地前临海洋,后因海泥淤积,村渐移至开阔洋畈上,村庄南移,离海洋更近,遂更村名为“沥洋”。1962年,又改称力洋。力洋还有另一名叫里洋。据说古时现在的力洋村除蛇头、东山头外,全是海洋,俗称里洋,古渡一带称外洋。沧海变桑田,至今力洋老百姓仍把力洋作官名称谓,平时称里洋者居多。
自宋代起至民国为朱开乡,新中国成立前属儒雅乡。1951年属沥洋、西仓、古渡、前横乡,1956年沥洋、西仓合并称沥洋乡,占渡、前横合并称古渡乡。1958年属沥洋人民公社。1961年分立沥洋公社、古渡公社、前横公社。196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作力洋。1983年改力洋乡、古渡乡、前横乡。1984年置力洋镇。1992年实行镇(乡)管村体制,古渡乡并入力洋镇。前横乡与青珠乡、山头乡置明港镇,2004年8月,将原明港镇的区域以胡陈港中心自然界线划分,分别与原长街镇、力洋镇的区域组建新的长街镇、力洋镇,15个行政村和滨海社区并人力洋镇。2006年全县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现有中心、滨海2个社区(居委会);有路下施、盖仓、海屿、海头、海楼渔、田交朱、大塘、力洋、力洋孔、东园、古渡、文正、跳头、凤凰山、小青、前横、平岩等17个行政村。
力洋镇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有茶山盘亘,东南为淤积平地。古渡中部有山丘,系茶山山势延伸,山丘东西两面为洋畈,多塘田,耕地连片。牛料岗海拔756米,明江山海拔150.4米,胡陈港水库大坝建于此山东南面。主要溪流有力洋溪和西仓溪,均发源于茶山,自北而南,穿镇而过,力洋溪汇入毛屿港,西仓溪人胡陈港。现有大小水库65只,总蓄水量500万立方米,水质基本保持在Ⅰ-Ⅱ级范围内。
力洋境内省道线、沿海南线、县道力港线穿镇而过,距宁波机场仅45分钟车程,镇内乡道公路四通八达。
宁海土鸡是高新技术开发生产的绿色产品,该鸡在纯天然环境下放养,肉色鲜艳,香味浓郁,食味鲜美,无药残,且营养价值较高,有保健防病等功效。原产地在力洋镇,经宁海县政府大力推广,现在宁海土鸡养殖已遍及全县各地,并向周边县市延伸。
力洋镇山环水绕,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湿润性季风气候条件孕育了力洋丰富的水资源。2004年确立在力洋境内的两个水资源开发的县实事工程均已破土动工。投资2800万元的力洋水库续建扩容工程将使水库库容从460万立方米,增加至1025万立方米,日供水可达3万立方米。投资5000万元的宁东水厂一期工程建成以后,日供水可达5万吨。同时,投资上亿元、装机容量1800兆瓦的茶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选点和预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已展开。
力洋镇是宁海县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全镇共有耕地19000亩,培育了宁海土鸡、力洋炭梅、林屿枇杷、年青蔬菜等六大主导产品。目前,全镇拥有宁海县唯一的四星级、三星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有力地促进了基地农业、订单农业的发展。目前,全镇共有柑橘、板栗、枇杷、炭梅、水蜜桃等特色农业基地10000余亩,其中订单农业基地3000亩;龙头企业年收购蔬菜3.2万吨、小水果3.28万吨、畜产品0.43万吨,为农民年创收2000万元。
力洋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力洋中心小学被命名为浙江省示范小学,力洋村被列为县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扇子舞、太极拳、老人门球等群体活动蓬勃兴起。(www.xing528.com)
力洋境内有盖苍山,主峰高872.6米,年均气温13.5℃,自古就出产列为贡品的高山云雾茶,故又称茶山,现已开发利用的旅游景区有“东海云顶”。云峰庵位于盖苍山,建于明代,至今600余年。相传西汉道长茅盈曾在此建天庆观,南北朝陶弘景从张小霞游此,留有道号“真逸”摩崖石刻。山上除云峰庵,还有大小摩柱峰、南北仙洞、仙人棋局、石船、石室、青岩洞、南风洞等景观。
宁海土鸡
在力洋村东北角的山岙中,还坐落着一个保存尚好的清朝早期古建筑群,南宋丞相叶梦鼎的一支后裔聚居于此。目前宁海县已采取保护措施,并将叶氏宅群作为宁海东线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一处重点。
力洋古渡小学前身为文正书院,系清同治七年(1868)以法安寺改置。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文两小学堂,是本县早期近代学校之一。力洋又为辛亥革命期间参加杭州光复的军官叶颂清、叶颂贤的故里。近代力洋人才辈出有中国翻译家、外国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叶水夫、抗日英雄叶云阜、长期从事中药炮制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叶定江等人。
叶颂清(1879—1936),原名敷翊子布,号道根,宁海力洋人,江南陆师学堂毕业。秋瑾在杭州秘密组织光复军,策划浙江武装起义。他受秋瑾派遣,至大通学堂组织敢死队潜入杭州,因泄事而未行动。杭州光复时,他在宁波起而响应。光复后,适母亡,他以国事为重,毅然带领起义军挥师北上南京,参加浙军援宁支队,任四团团长,率军由麒麟门进占紫金门,后因功授少将军衔,晋升12旅旅长,卫戍南京。浙江都督朱瑞拥护袁世凯称帝,欲加害主张反袁的童保喧,叶颂清察觉后掩护童保喧出逃。
天然右狭桥
叶水夫(1920—2001),中国翻译家,外国文学评论家。宁海力洋人。自幼在上海求学,1939年中学毕业后进沪江大学学习3年。中共党员。1943年起先后任时代出版社编辑、编辑部主任、副总编,《时代日报》编辑、副刊主编。195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78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世界文学》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全国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外国文学组成员。后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会长,还担任北京大学等5所大学兼职教授。1990年当选国际翻译家联合会理事。主编并参与撰写3卷本《苏联文学史》等。
(应可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