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桃源街道:宁海新城核心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桃源街道:宁海新城核心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桃源街道位于宁海新城区中心,东邻茶院乡,东北与桥头胡街道接壤,北和梅林街道毗连,南通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旧属回浦、山水、竹口乡范围。桃源街道是宁海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桃源街道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作为宁海未来的城市中心,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桃源街道辖区内有国画大师潘天寿故居、占地面积280亩的柔石公园和占地100多亩的“5T9”开游节广场。

桃源街道:宁海新城核心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桃源街道位于宁海新城区中心,东邻茶院乡,东北与桥头胡街道接壤,北和梅林街道毗连,南通跃龙街道。行政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居委会),4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6.5万。街道办事处驻地桃源北路566号。

街道以驻地桃源路得名。以前这里是桃源河,形成的历史无考。目前留存最早的志书南宋嘉定间编的《赤城记》载,“……旧传水之源出天台,因取刘阮事而名”。刘阮事是指晋代干宝所著《搜神记》中的刘晨、阮肇在天台山桃花缤纷的溪水溯流而上,结果遇到仙人的传说。县城本是天台山脉的延伸,前人名此河为桃源河,其中也含有一种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桃源河南北向,南起赵家塘,北注入大北门西侧蒲溯,以老街为界,分南北两段,北段沿河两侧为小街,俗称横街。桃源河是县城一条历史悠久的长河,虽然已被填没了,改成了桃源路,南至跃龙街道徐霞客大道,北连梅林街道梅林北路,纵贯桃源街道全境。

桃源街道旧属回浦、山水、竹口乡范围。自宋代起至民国为朱开乡国时亦称回浦,1951年为回浦、金桥、竹口、钱岙乡,1956年回浦、金桥乡合并为回浦乡,并划入原竹口乡之后丁、溪旁徐等村,竹口、钱岙乡与花山、泉水合并为竹口乡。1958年均属宁海公社,1961年析置回浦公社、竹口公社。1983年改回浦、竹口乡。1992年实行镇(乡)管村体制,回浦乡、竹口乡、辛岭乡、水车乡并入城关镇。2001年2月与梅林镇、桥头胡镇三镇合一,称城关镇。2003年10月撤城关镇,建跃龙、桃源、梅林、桥头胡四个街道。2006年全县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现有华庭、浦西2个社区,有上桥、下桥、新建、民主、胜利、建设、上洋、翻身、雅致岙、后徐、杨柳峰、堤树、庙前丁、石家岙、溪旁徐、芭弄头、赵家、隔水洋、大岙、钱西、唐安李、新兴、桥下潘、竹口、竹溪、竹东、应家山、李和洋、大屋、杏蒋、西洋、大房、塘墙、塘溪、瓦窑头、花山、颜河、横金、尤家、下洋顾等40个行政村。

境内东部、西部环山,北部、南部平坦。有帽峰山,海拔583.7米,灰墩山484米。发源于帽峰山西麓的竹溪,自东向西汇入颜公河。马渚溪发源于卢西岭东麓,人颜公河,经桥头胡人海。中部有官庄洋、竹坡洋,原为水稻主要产区,现在成为新开发的城区。

甬台温铁路站点设立在街道西端,与跃龙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等有主干线相接,兴海路、四自公路和兴宁北路组成交叉便捷的交通网络,国家交通主干线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属宁波半小时交通圈。

桃源街道是规划中的市级公共中心,它将涵盖行政、商贸、会展、文化体育生活居住和科技工业等功能。

桃源街道是宁海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拥有工业企业52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9家,形成了模具制造、纺织服装、文教用品、橡塑制品、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电子通讯等主导行业。

桃源街道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作为宁海未来的城市中心,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华庭家园等一批新兴的居民小区陆续建成。在中心区域建有6000亩的平原生态绿化林,成为城区生态“绿肺”。

桃源街道辖区内有国画大师潘天寿故居、占地面积280亩的柔石公园和占地100多亩的“5T9”开游节广场。

据清光绪《宁海县志》载,都总庙建于宋代,“会六乡而统属之”,故称都总庙,是纪念护国侯王颜的古庙。该庙原来除塑有护国侯王颜外,两厢还塑有新宁、朱开、连理、永康、仙岩、宁和等六乡神主。1927年毁于火灾,现留有东三乡神主。(www.xing528.com)

桃源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古时有进士李消孙、礼部尚书李至刚、广东清远县知县金学贤、辛亥革命志士华巨熔,近代有首任宁海县银行经理陈世振、国画大师潘天寿、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潘飞蛇、陈承豹、潘公凯、飞行力学硕士生导师严重中等人。

李消孙(1242—1325),字山甫,学者称为霁峰先生。宁海竹口李和洋人,宋咸淳十年进士,博学能文。据光绪《宁海县志》载:“以名剡上乃为强起,抵京师,述大都赋以献,时大德二年也。”其中提到的大都,即是元朝首都大都城,即今日的北京,元大都规划之严整,气势之宏伟,这可从李消孙撰写的《大都赋》中看到。

潘天寿广场

潘天寿故居

李至刚(1358—1426),名钢,以字行,号敬斋,竹口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举明理、授礼部郎中。坐累谪戍边关,不久召回为工部郎中。迁河南右参议。建文中,调湖广左参议,坐事系狱。朱棣即位后,升为右通政。永乐二年(1204)册立皇太子朱炽,加封他为左春坊大学士,给太子讲授经书、礼仪及从政等知识。与杨士奇等同修《太祖实录》,不久改任礼部尚书。解缙主修《永乐大典》,至刚多所裁定。他还首发建都北平议,并与三宝太监郑和善,曾为郑和父亲撰写碑文,成为郑和下西洋最有力的实证。

潘天寿(1898—1971),乳名权,学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阿寿,冠庄村人。7岁入私塾,喜作画。擅长中国画书法美术教育。19岁考入杭州第一师范,深得经子渊、李叔同诸前辈指导。27岁至上海,先后任上海美专及新华艺专中国画教授。中年时期,博采众长,于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诸家中取精,逐渐形成他独特的风格。作品立意清新,充满雄浑强健的活力和自然美。1928年后任教于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校。1949年后历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作品有《雁荡山花》、《秃鹫》、《松石图》等,出版有《潘天寿画选》、《潘天寿画集》等多种,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潘公凯(1947—),冠庄人,生于杭州,中国画大师潘天寿之子。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而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1987年任该校中国画系主任。1992年应伯克莱大学东亚研究所邀请,赴美国考察访问,1993年获旧金山美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应可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