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浦位于慈溪北部,从地图上看,慈溪市像扇海贝,新浦仿佛是嵌镶在这贝壳中的一颗明珠。它北濒杭州湾,南与逍林镇、桥头镇、胜山镇接壤,西衔崇寿镇、胜山镇、杭州湾新区,东连附海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下辖黎明、六甲、马潭路、下一灶、余家路、腰塘、洋龙、浦东、浦沿、新闸、下洋浦、西街、五塘南、水湘、双庆浦、上舍、荣誉、六塘南、老浦、高桥等20个行政村和1个新浦街居委会,拥有5.4万常住人口和4万外来人口。
新浦地处东海之滨,它的成长注定与水有着千丝万缕、息息相关的联系。对于“浦”的含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记载的:“浦,濒也。”即指水滨。后来又指塘、江、河等水面,尤其是通海的河流。在“浦”字之前加上一个修饰词“新”,显然是为了与旧浦相区别。据考证,这个“旧浦”是指破山浦。破山位于大古塘畔,“山石荤确,寒黛如洗”,相传是葛仙翁为了炼丹而破山取砂,因而取名破山。元代的理学名家黄叔英有诗记之:“为问当年葛稚川,剖山煮石功贪天。炉残火断山亦合,造化物者还故然。”破山浦便是依临破山的一条江浦。它从烟波浩渺的上林湖轻泻北来,汇集了大古塘畔的三山之水后,又一路北行,在晏海塘角慢慢地展开双翼,在两岸原先的荒原平野间,渐渐地化出了一片市镇。这个奇妙历程的起始,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距今还只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
之后,自四面八方迁徙而来的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劳作,捕鱼、煮盐、割柴禾、擒禽兽,潮退人进,日出而作。然而,杭州湾潮水夹带大量泥沙,不断冲击着晏海塘角,原本通海的各条江浦都为泥沙所淤塞,从而造成舟楫不通,水涝为害。道光十四年(1836)秋,台风袭来,咸潮倒灌,庄稼尽毁,田野哭声怨声一片,经历数十年的排灌养草,土地才得以恢复种植。为彻底疏浚河道、消除洪涝等隐患,人们立志兴修水利。咸丰初年(1851—1854)为了接通破山浦,由里人发心,采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方式,开掘动工,昼夜奋战,终于在汛期前开掘出一条新江,取名破山新浦。后来附近百姓就将破山新、旧浦相衔接处称为“新浦沿”,人们口耳相传,相沿熟用,几经岁月,破山浦晏海塘角这一带便约定俗成地称为“新浦沿”。直至1930年,这一地方正式设立新铺乡,以后虽经历扩并分撤,但“新浦”之名却稳稳当当,岿然不动,没有丝毫变更。
新浦老街是江南地区较为常见的滨海农村街市,新浦的集镇正是从这样一个传统的农村街市发展而来的。嘉庆初年,新浦先民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于是相约在一定的时间,将各自生产的物品带到晏海塘河边,你用豆麦换海鲜,我用食盐换柴火,大伙各择所需,物物交换。慢慢地,贸易内容丰富了,集市规模扩大了,交易时间延长了,头脑灵活的人便经营起了各种生意,有人设仓存货,有人办起了商号,就这样,新浦老街开始发展兴旺起来了。
老街的一侧紧挨着晏海塘河,另一侧就是一字排开的店铺和民居,这是江南水乡市镇最典型的“依傍河流设市,临河边岸为街”的格局。老街两侧的建筑,往往兼有经商和居住两种功能,或者向空间伸展,楼下开店,楼上住人,形成上宅下店的形式;或者向纵深发展,前面临街的房屋开店,后面的住人,形成前店后宅的形式。
由于大多数的商铺和民宅集中建于此地,所以老街成了新浦沿的闹市地带,从早到晚,吟叫百端,热闹非凡。
新浦老街最繁华的时期当属民国初年,那时的老街商肆鳞次栉比,一片升平景象,成为姚北一带著名的商贸集镇。岑合生酒米店、戚祥丰酒米店、王义泰南货、叶大兴牙行等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号,先后在这里开设。这些商号有的历史悠久,有的门面开阔,在旧时新浦都有着广泛的信誉和较高的知名度。戚祥丰酒米店是新浦沿酒米店中的后起之秀。
新浦丝瓜络
祥丰的东家早年也是贫寒人家,主要以豆腐为主,后来经余元兴老板的指导逐步经营起一家酒米店。因为他经营有方,因而后来居上,时间不长便已经在新浦沿站住了脚。除了酒米,腐乳和酱油也是戚祥丰的特产。他家的腐乳咸而鲜美,深受新浦一带百姓的喜好,成为居家日常菜肴,故有“乌干菜,白米饭,祥丰豆腐过泡饭”之谚。他家的酱油色泽黝黑、脂香浓郁、味长柔和,深受周边市镇饭馆、酒肆、豪绅、士人的青睐,且畅销不衰。(www.xing528.com)
如今,老街老了,破落了,再也撑不起昔日的繁华了,斑驳的山墙、紧闭的排门,无不透露着饱经岁月锈蚀的沧桑,然而,面对那些雕镂精细的暗红色的木构件,我们依然能够想见当年的繁荣景象。
新浦境内桥梁众多,据成书于1919年的《余姚六仓志》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建造晏海塘闸桥,宣统元年(909)建造瑞安桥,1918年募建马路桥等等。旧时新浦的桥多为竹木架构,所以常常可以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画面。间有零星石侨出现,均为平桥,没有星文虹姿、泻汉凌虚的壮观,倒多了几分平和熨帖的亲切感。由于江南多雨,竹木易朽,保存下来的大都是石桥。这些石桥不但造型优美,而且桥上往往刻有楹联,记述史实,状物抒情,意趣盎然。古代的桥,往往是民间集资建造的,所以桥的横梁或桥联上多刻有建桥原因或资助者姓名,以标榜前人,激励后人。民间流传下来的桥名总是承载着大量生活印迹,透露出鲜活的信息。如至今保存在双庆浦村杜家的压煞桥,相传当时造桥过程中压死了一名石匠,所以人们就将它叫做“压煞桥”,而其真实的桥名却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又有进源桥,因百年老店戚祥丰曾经坐落于桥的南堍,所以民间俗称为“祥丰桥”,可惜今无存。
除桥梁之外,舟船也是新浦这一河网地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正如诗吟:“塘河横贯市中心,南北支流屈曲通。舴艋千家夹明镜,石梁两道卧晴虹。”沿河居民几乎家家屋后都带有一个河埠头,小船来往甚是方便,亲戚串门可以摇着小船直接来到后门口。埠船是当时新浦沿一带最主要的交通用船。埠船一般由某一村庄专开,沿途停靠其他村落,定时定点,容易寻找。每次开船或停靠时,伙计们都会吹海螺,敲小鼓,招呼客人上下。船舱并不大,二十余乘客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无所不聊,埠船不只载客,也常为村民代购物品、寄送信件和财物,受托之事,船主总会或亲自或差人专门办理停当,深受村民的信赖。”赖家人摇船——不推扳”这一流传下来的歇后语,纪念的便是建国前后新浦最有名的埠船摇手——赖氏兄弟。旧时新浦还有人专营乌篷船。这种“轻舟八尺,低篷三扇”的乌篷船,时间灵活,招呼之即来之,轻盈飘逸,速度可达十里,动作敏捷,能深入小江堪称水上“的士”,多为大户人家单独包租。船手坐于后舱船尾,用手划楫,以脚蹴桨,由于船体比较狭小,脚蹴桨比划桨有力,所以当船行驶至没有弯汉的直江大河时,船手便常把划楫夹于腋下作舵,仅用双脚划桨。“一叶扁舟入江来”描述的大概就是此番情景吧。
新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气温变幅度小,雨量阳光充沛。境内土地肥沃,农业基础扎实。新浦有着“葡萄胜地”的美称。“黎阳”葡萄是新浦葡萄的优秀品牌代表,2006年成为宁波市名优特产,获得浙江省农优特产的金奖。“黎阳”葡萄产自新浦有名的葡萄专业村——黎阳村(现改称为六塘南村)。黎阳村的葡萄种植起源于1963年,当时以楼长仁兄弟为主,植于房前屋后,河棚地角。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很快转入耕地种植葡萄。之后,由于葡萄种植的规模扩大和效益的提高,农民迅速走上了致富之路。为了让葡萄具备色紫、果大、味优、无农药残留等优秀品质,新浦农民十分重视科学种植葡萄。他们首先对品种进行了优化。黎阳村的葡萄品种从楼氏农园到东村庭院,一直以“金皇后”品种当家。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新浦农民从上海农学院园艺系教授处引进三个新品种,“巨峰”、“玫瑰香”和“白香蕉”。经实验这三个品种均优于“金皇后”,特别是“巨峰”葡萄,果粒大,颜色紫,口味佳,深受市场欢迎。于是采用“金皇后”原种嫁接的科学技术,改良了葡萄品种。然后,新浦农民根据“巨峰”葡萄的亩产量,确定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在整个葡萄生产管理中,修剪时合理留芽、合理疏花穗、合理留穗段、合理疏果等一系列操作都以量化规程进行。其他还有无害化管理、无污染施肥、大棚科学覆盖、避雨栽培等科学技术,使“黎阳”葡萄名扬省内外,畅销全国市场。
这块孕育了农业文明的滩涂也培植了优秀的工业文明。20世纪70年代,以胡云仙、王炎福、王根校、阮兴华为代表的“四大家族”,从几十元、几百元的小打小闹起家,由传统的小作坊式企业发展成现在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如今,近2000家新浦私营企业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经济支柱。至此,全镇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只,中国驰名商标4只,浙江省名牌产品7只,宁波市名牌产品12只。洗衣机、取暖器、饮水机、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电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占有率,新浦遂被人称为“家电世界”。其中“浪木”饮水机是新浦第一个获得国字号“双冠王”的家电品牌。浪木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各种专利128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
(邵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